问题 计算题

某兴趣小组做了一个电场中的过山车小实验。如图所示的绝缘轨道ABCDF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其中倾斜轨道AB和竖直的圆形轨道光滑,水平轨道BCF粗糙,C为圆形轨道的最低点,BC段长为L。现有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从距水平面BC高h=5.4L处的P点由静止下滑,小球恰能通过竖直圆形轨道的最高点D而作圆周运动。已知小球与水平轨道BCF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0.4,空间所加的电场强度为。请问:

小题1:圆形轨道半径R的大小为多少?

小题2:为使小球不滑出CF,那么水平轨道CF的长度至少为多少?

小题3:现改变h高度,为使小球最终停在B点,请问小球释放点高度h要满足什么要求

答案

小题1:R=2L

小题2:12.5L

小题3:0.8L、1.6L、2.4L三个解

⑴恰能过最高点,则,得到(1分)

PD过程动能定理:

(2分)

联立以上两式得到R=2L

(2)小球最终停在CF上,全过程动能定理:

(1分)解得x=12.5L(1分)

(3)为使小球停在B点,则小球不能超过1/4圆弧,设到达1/4圆弧速度刚好为零,根据动能定理得到:

解得h≤2.8L(2分)

要到达B点,则小球应从圆弧上返回,经偶数次往返运动到达B点速度为0,则(1分)

得到h=0.8nL(n=1、2、3…) 同时有要满足h≤2.8L

所以取h=0.8L、1.6L、2.4L三个解(1分)

问答题

请按照题目要求打开相应的命令,完成下面的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本套题共有4小题*******
在“模拟试卷七”文件夹中,存有文档PAPER.DOC,其内容如下:
【文档开始】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科技自身的缺陷,社会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综合作用下,造成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落后。
看到了不足,我们就要改进,所以新中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提倡“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注重同西方技术发达国家进行交流,实行“改革开放”,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使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以史为鉴,我国的科学技术一定会有一个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向玉凡,冯文广.从耗散结构理论看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 6:136-137。
2、黄鸿春.从文化史看中国古代科技向近代发展的艰难,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24 (2):98-102。
3、陈晶晶,黄娟.从社会心理角度剖析近代我国科技落后的原因,理论月刊,2003,9: 97-98。
4、李新,张磊.论传统文化对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负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 402-404。
5、牛翠萍.从明清教育解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6,1: 50-51。
【文档结束】
按要求完成下列操作:
(1)新建文档PAPER 1.DOC,插入文件PAPER.DOC的内容,设置为小四号、仿宋体、倾斜,【结语】和【参考文献】居中对齐,正文部分两端对齐,行间距为单倍行距,存储为文件PAPER 1.DOC。
(2)新建文档PAPER 2.DOC,插入文件PAPER.DOC的内容,将其分为两栏。存储为文件PAPER 2.DOC。
(3)打开文档PAPER 2.DOC,在其中插入“模拟试卷七”文件夹中“cloud. JPEG”图片,设置图片版式为“衬于文字下方”,将其另存为PAPER 3.DOC。
(4)打开文档PAPER 1.DOC,统计文档中的字数,然后将其结果输入在文档结尾。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