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14分)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材料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

材料四:“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请回答:

(1) 材料一、二、三、四分别是哪些派别思想家的言论,他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请按顺序列出。(8分)

(2) 法家学派在战国末期发挥了什么作用,? (2分)

(3) 道家学派往往在一个王朝统治初期被采纳,原因何在? (2分)

(4)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

(1) 材料一、二、三、四分别是儒家(1分)、道家(1分)、墨家(1分)和法家(1分),他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孔子(孟子、荀子)(1分)、老子(庄子)(1分)、墨翟(1分)、韩非(李悝、商鞅、吴起)(1分)按顺序列出(1分)

(2) 奖励耕战、严刑峻法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1分)为秦统一六国奠定理论基础(1分)

(3)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有利于恢复社会经济(1分)达到休养生息的目的(1分)

(4)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更加有利于教化民众,维护君主专制的统治(2分)

题目分析:(1)材料一主张“为政以德”是孔子的观点,材料二主张“无为”是老子的观点,材料三主张“兼爱”、“非攻”是墨子的观点,材料四主张“严刑峻法”是韩非子的观点。然后列出代表人物即可。

(2)根据商鞅变法回答,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确立封建制度,有利于秦国实现富国强兵,为秦统一六国奠定理论基础。

(3)一个王朝统治初期往往由于经过长期战乱和动荡,社会经济凋敝,统治者需要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恢复发展生产,巩固统治。

(4)思想文化能否得到统治者的采纳,关键在于当时能否迎合统治者的需要,汉代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更加有利于教化民众,维护君主专制的统治。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诸子百家的理解,关键是对教材内容要理解透彻,并在此基础上能灵活运用。解题过程应把握好5个环节:读(审题)、找(相关信息)、接(嫁接)、转(转换)、答(组织答案)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