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7年12月27日至30日,日本新任首相福田康夫对中国进行了被称为“迎春之旅”访问活动。中日领导人再次握手。他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针对中日关系问题指出“……而今的日中关系正在迎来第二个春天,……但是我认为,……还必须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省,……,只有认真的看待过去并且勇敢而明智的反省该反省之处,才能避免今后重蹈覆辙的错误。
材料二:国际在线报道:随着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关于联合国改革问题的报告出台,有关安理会扩大的争论又热闹起来。在申请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行列中,日本和德国是两个热门国家
材料三:建国伊始,周恩来非常重视中日关系的发展。他参与制订了两条重要的对日政策原则:一是严格区分日本人民与日本军国主义;二是正确对待两千年与50年的关系。为了打开中日邦交正常化渠道.他从现实可能出发,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针。在与日本政府的接触中,他既坚持原则,又适当灵活,将针锋相对的斗争与有理、有利、有节的争取紧密结合起来。在他的大力推动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日邦交走上了正常发展的道路
——— 钱嘉东《周恩来与中日关系述论》
回答:
(1)材料一中说中日关系进入第二个春天,那第一个春天应该是什么?其(第一个)到来的原因主要有是什么?(2分)
(2)材料二说明日本在国际舞台中有什么动向?其原因是什么?(4分)
(3)材料三中的“两千年与50年各是什么意思?(4分)
(4)结合材料三与当前的中日关系,谈谈你多中日关系的认识。(2分)
(1)1972年中日建交,中美关系的改善。(2分
(2)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日本经济的发展(4分)
(3)两千年指中日两千年的友好关系,50年指1894到1945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先后发动了甲午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4分)
(4)严格区分日本人民与日本右翼势力,不忘历史,做到有利、有理、有节。(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观点正确亦可得分)(2分)
题目分析:(1)2007年“迎春之旅”是当时中日外交关系的重大的事件,被称为第二个春天,第一个春天则是1972年中日邦交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的改善,推动了中日关系的不断的改善。(2)从材料“在申请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行列中,日本和德国是两个热门国家”可以看出日本正在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根源在于日本经济的发展使其不愿再做政治上的矮子。(3)材料三中的两千年是指中日交往有着长期友好的关系;50年则是从甲午战争算50年,日军不断的对中国进行侵略。(4)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此题考查的新中国的外交。新中国成立后,以独立自主作为基本的外交方针,积极发展外交事业,总的来看,新中国的外交经历了三个发展的阶段,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前。在50年代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着积极地作用。第二个阶段在70年代开创了外交的新局面,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中国开始作为一极在国际中发挥作用。第三个阶段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了全方位外交的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