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小小说在我国其实原来就有,外国也有。但由于中国近些年来小小说比较流行,读者面很广,于是才把“小小说”当成一个新的概念。这个概念包含一些什么内容,值得探索。
②小小说并非单指短小的小说。短小,只是它的外部特征。小小说仍然可以看作是短篇小说的一个分支。短篇小说的一般特征,小小说都是应该具备的。但是小小说和短篇小说在本质上既相近,又有所区别。小小说是短小的,从里到外都是小的。小小说作者所发现、所思索、所表现的只能是生活的一个小小的片断。这个片断是别人没有表现过、没有思索过、没有发现过的。最重要的是发现。发现,必然就伴随着思索,并寻找合适的表现形式。文学创作都需要发现,但是小小说的作者更需要有“慧眼”,因为引起小小说作者注意的,往往是平常人易于忽略的小事。这种小事必须是天生得来的一块小小说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并非俯拾皆是。小小说材料的获得往往带有偶然性,邂逅相逢,不期而遇。并且,往往要储存一段时间,作者才能大致弄清楚这件小事的意义。写小小说确实需要一点“禅机”。
③小小说虽然不大可能有十分深刻的思想,但可以有一点哲理,不过不能在里面进行完整的哲学的思辨(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可以)。小小说的特点是思想清浅。半亩方塘,一湾溪水,浅而不露。小小说应当有一定程度的朦胧性。“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篇小小说发表了,创作过程并未结束。作者还可以继续想下去,读者也愿意和作者一起继续想下去。这样,读者才能既得到欣赏的快感,也得到思考的快感。追求,就意味着还没有达到。追求是作者的事,也是读者的事。小小说不需要过多的热情,大喊大叫,指手画脚,是会叫读者厌烦的。小小说的作者对于他所发现的生活片断,最好超然一些,保持一个客观者的态度,尽可能地不动声色。小小说总是有个态度的,但是要尽量收敛。可以对一个人表示欣赏,但不能夸成一朵花;可以对一件事加以讽刺,但不辛辣。小小说作者需要的是聪明、安静、亲切。
④小小说是一串鲜樱桃,一枝带露的白兰花,本色、天然。小小说不是压缩饼干、脱水蔬菜,不能把一个短篇小说拧干了水分,紧压在一个小小的篇幅里,变成一篇小小说。小小说不能写得很干、很紧、很局促。越是篇幅有限,越要从容不迫。小小说自成一体,所以也叫“微型小说”。小小说就像咫幅盆景,可以仿宏伟之自然。小小说就像宋人在扇子上画龙舟竞渡图一样,用笔虽极工细,但是一定要留出很大的空白,不能挤得满满的。空白,是小小说的特点。可以说,小小说是空白的艺术。中国画也讲究“计白当黑”。因为注意“留白”,小小说的天地便很宽余了。所谓“留白”,简单直截地说,就是少写。应该在写的时候就控制住自己的笔,每琢磨一句都要想一想——这样才能做到句有余味,篇有余意。
⑤小幅的画尤其要讲究“笔墨情趣”,小小说也需要精当的语言。古人论诗时说,七言绝句就像二十八个贤人容不下一个粗人。写小小说也应如此。小小说最好不要有评书气、相声气,不要用一种半文不白的轻佻的语言。小小说当有幽默感,但又不是游戏文章。小小说不宜用奇僻险怪的句子,如宋人所说的“恶硬语”’。小小说的语言要朴素、平易,但有韵致。
小题1:“小小说”又可以称为 。(1分)
小题2:第②段中的“慧眼”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小题3: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
A.小小说也包含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
B.小小说应对客观事物保持收敛的态度。
C.小小说也能包含完整的哲学的思辨。
D.小小说的题材应该储存一段时间。小题4:第⑤段中“二十八个贤人容不下一个粗人”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小题5:文章从 →主题的表现→手法上的特殊性→ 四个方面,依次说明了小小说的特点。(2分)
小题6:作者在第④段中写道“因为注意‘留白’,小小说的天地便很宽余了”。请以高一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为例,简述“留白”手法的妙用。(4分)
小题1:微型小说
小题2:能发现“天生得来”的、“平常人易于忽略”的小事。
小题3:C
小题4:生动形象地说明小小说的语言应该精当雅致。
小题5:材料的选取,语言的运用
小题6:留白的手法常常能起到余味无穷、意犹未尽的效果。《项链》作者在马蒂尔德讲述真相后,作者对女主人公今后的生活及反应并不再叙述,以此激发读者对她未来日子的联想:是伤心还是愤恨,是洒脱还是绝望?种种不同的想法引起读者对她的同情,也达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对当时拜金主义的讽刺。
题目分析:
小题1:
小说从篇幅上来分,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
小题2:
原文“因为引起小小说作者注意的,往往是平常人易于忽略的小事。”所以根据原文可以概括为能发现“天生得来”的、“平常人易于忽略”的小事。
小题3:
“小小说虽然不大可能有十分深刻的思想,但可以有一点哲理,不过不能在里面进行完整的哲学的思辨(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可以)。”可见小小说不能进行完整的哲学思辨。
小题4:
联系上下文,“小小说也需要精当的语言。古人论诗时说,七言绝句就像二十八个贤人容不下一个粗人。写小小说也应如此。”可见这里是用比喻的手法来说明小小说也需要精当的语言。
小题5:
本题需要对本文段的思路进行整理,然后再作答。②材料的选取③主题的表现④手法的特殊性⑤语言的运用。
小题6:
本题需要首先根据文段了解什么是留白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既要点出留白的地方,又要分析效果。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探究文本某个问题。
点评:一般来说,论述类文本中主观题的答案,其关键性的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因此在解答时,首要的是要锁定好答题区间,找出与题干相关的语句,在此基础上,对原句进行删减或重组,尤其是要删去冗繁的修饰性的词语,只需保留句子的主干,这样会使得语言准确、精练。我们称这种概括方法为摘要概括,它与摘抄有着本质的区别。另外,有些答案是从原文中找不到的,是比较抽象的,我们要从原文相应的语言材料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用精练的语句表达出来,形成答案。这种概括方法为抽象概括,答题时应将摘要概括与抽象概括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有效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