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文化高度繁荣阶段,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璀璨夺目的成就。(18分)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若其消息盈虚,循环不已,则自未始有物之前,以至人消物尽之后,终则复始,始复有终,又未尝有顷刻之或停也。

——朱熹:《朱文公文集》卷十七,《读大纪》

材料二 苏轼在《论书》中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也认为“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他还曾在诗中写到: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材料三 北宋宫廷画院曾出过一道考题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般多画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思想观点。(3分)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北宋书法、绘画的什么特征? (4分)

(3)简要分析材料一的宋代理学对材料二、三所述艺术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4)两宋时期在科技、文学、戏曲方面也取得突出成就,各举一例加以说明。(3分)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说明两宋时期文化领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的原因。(4分)

答案

(1)思想观点: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三纲五常;“理”生生不息,没有始终。(3分)

(2)北宋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2分)山水画发展为独立画种,画家更加注重意境。(2分)

(3)影响: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反映在书法上既强调精神气度,又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绘画上更加注意意境。(4分)

(4)成就:科技: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或北宋发明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文学:宋词;戏曲:南戏。(3分)

原因:政治上:北宋国家局部统一、实行重文轻武的统治政策,南宋偏安一隅;经济上:北宋城市商业繁荣;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阶级关系上,市民阶层兴起等。(4分)

题目分析:(1)注意材料信息“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若其消息盈虚,循环不已”。

(2)注意材料二信息“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反映了北宋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材料三信息“画家要表达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反映了画家更加注重意境。

(3)根据宋明理学的影响回答,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

(4)结合史实列举两宋时期在科技、文学、戏曲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即可。再从政治、经济、阶级关系等角度回答原因。

点评:传统文化有历史遗传性、发展变异性,又有现实性,所以高考命题可以考察某朝代、某阶段、某代表人物的思想,又可以考察某思想的现实意义,还可以中西思想比较,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

王某,男性,33岁,已婚,硕士研究生,单身在外工作(夫妻分居)。
自我陈述:担心、紧张、烦躁不安、怀疑自己生病2年,自己就诊。
2年前,由于工作应酬陪客人喝酒。可能是喝多的原因,我糊涂地与一个歌厅小姐发生了一次性关系,以后再未往来,也无其他类似经历,但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非常后悔,后悔自己那次糊涂,并担心会因此染上性病。半年前,我在报纸上看到有关艾滋病的报道后,更加非常担心,担心自己会不会因此染上艾滋病,而且越担心越觉得有可能,为此我整天想着这件事情,心烦意乱、紧张不安。经过多方了解有关艾滋病的知识,知道自己得艾滋病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我仍很害怕,很担心,搞得上班也不能全神贯注。后来曾经几次偷偷地去医院检查过,虽然结果都很正常,我还是紧张害怕,担心自己因为不能集中注意力影响工作,害怕工作失败。加上近一周来工作压力较大,应酬比较多,感到不能适应,情绪就越加不好,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以致到后来我自己也不知自己在担心什么,烦躁不安的,晚上也睡不好,经常想着自己不好的一些事情。虽然如此,工作尚能胜任完成,生活也还没有乱套,只是心烦多想而已。
了解资料:求助者既往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遗传史是阴性。求助者自小个性好强,脾气急躁,而且敏感多疑,比较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一直以来从读书到就业都很顺利,工作也做得很不错。在家中排行老大,家里人都以他为骄傲。咨询过程中观察求助者服装整洁,仪表大方得体,讲话思路清晰,逻辑推理也正常。自认自己有心理问题,但解决不了。
心理测验:SCL-90检查结果:
阳性项目数:40;躯体化:1.3;强迫:1.4;人际关系:1.4;抑郁:1.8;焦虑:2.9;敌对性;1.2;恐怖:1.9;精神病性:1.4。
咨询过程:本案例在了解情况后进行了三次咨询,第一次与求助者讨论了目前所表现的主要症状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站在理解的角度上予以心理疏导和解释,并指导一些放松的方法。通过分析求助者明白了产生其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自己的认识和态度,自己一贯的思维方式,“过于相信自己的感觉,而忽视现实”。后两次与求助者一起讨论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使求助者明白了要想解决其问题首先从认识上调整自己,对自己担心的事情,要去详细了解其相关的知识,改变某些错误的观念,而对自己要有客观的评价,要面对现实,而不是任凭自己的猜想臆断;对自己的某些一贯的思维方式也要进行调整。通过咨询,求助者认为获益不小,咨询结束时自己觉得很轻松,对咨询结果感到满意。

求助者婚外性行为与其情绪问题的关系是( )。

A.直接原因

B.触发因素

C.毫无关系

D.无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