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图片及材料(13分)
![]() | ![]() |
图一(前551-前479年) | 图二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 |
回答问题:
(1)图一中历史人物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2分)
(2)图二中董仲舒的主要思想有哪些?他对儒家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4分)
(3)图二中历史人物所在朝代的皇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其本质有何共同点?(4分)
(4)在明清时期,儒家文化又有了怎样的发展?( 3分)
(1)孔子(1分),核心:“仁”(1分)
(2)主要思想:“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学说;“三纲五常”(任答其二,2分)。
影响: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儒学思想更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分)。
(3)态度:秦始皇以“焚书坑儒”,压制儒家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本质相同:两者均属于文化专制政策,为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服务(2分)。
(4)明朝:王阳明进一步发展了两宋以来的理学,将之发展为心学(1分)。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1分)。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2分)。
题目分析:
(1)图一中的人物是孔子;他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是“仁”。
(2)董仲舒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了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为了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联系所学知识,秦始皇为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儒学受到打击;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本质可以从统治者的根本目的着手回答:尽管两者对待儒学的态度截然相反,但本质上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4)本问需要列出明清之际出现的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和意义:明清之际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他们的思想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促使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性。
点评: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文明的优秀文化遗产。儒学中的“大一统”思想、民本思想、和谐思想、以德治国思想及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以及合理的教育方法;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振兴中 * * 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前提之一。高考很重视从这些点切入命题,考查儒学形成、发展、演变历程及其主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