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以下关于软件可靠性的叙述,在答题纸上回答问题1至问题3。

某企业欲研制某宇航控制系统。该系统对软件的可靠性要求很高,分配给软件的可靠性指标为R≥0.99。根据软件结构设计方案,该软件由7个模块X1,X2,…,X7组成,分别完成不同的控制功能。

为了保证该控制系统能够满足环境可靠性指标,李工认为应该首先采用故障树方法分析,预测出可靠性指标。该企业主管采用了李工的建议,建立了该软件的故障树模型(如图4-1所示),评估出了每个模块的可靠性指标,同时在每个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中,采用了流程优化、结构优化、降低设计复杂度等方法来提高模块的可靠性指标。

软件开发完成后,项目组对该软件进行了相应的可靠性测试,得到了各模块的失效概率为:FX1=FX2=0.05,FX3=0.008,FX4=0.07,FX5=FX6=0.05,FX7=0.08,通过计算割集的失效概率来近似计算整个软件的可靠性指标,计算结果表明该软件的可靠性未达到分配的指标要求。

请进一步分析导致该软件可靠性测试未能满足分配指标要求的原因,并给出后续的改进策略。。

答案

参考答案:

根据最小割集的定义,最小割集中所含模块数越少,此最小割集中模块的可靠性要求就越高。所以X3模块的可靠性要求最高,为关键功能模块。由于X3模块对应的割集失效概率过高,导致了软件未能达到分配的指标要求改进方法(答出一种即可):

(1)采用多轮重复测试的方法,使得模块X3的失效概率收敛,满足可靠性指标要求。

(2)重新设计模块X3,提高其可靠性,降低其失效概率。

(3)割集K1为一阶割集,容易出现单点故障。可以在X3模块所在层次或其上级增加“与门”,降低K1割集的失效概率。

问答题

2011年11月29日,中韩环境健康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中韩两国政府环保部门和相关单位的代表,就环境健康领域问题开展讨论和交流。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评价报告显示,我国居民的疾病负担中有21%是由环境污染因素造成的,比美国高8%,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L村是一个有4000多人的大村,村民从工业污泥里冶炼、翻洗铜、锌等金属已有30多年的历史,凭借这一产业,L村村民富起来了。虽然炼铜的烟尘、拉丝的噪声给村民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但因为好赚钱,村民们选择了容忍。在村民们钱袋子鼓起来的同时,污染也随之而来。因为排放的污水和浓烟,附近山上的植物变成了黑颜色,许多田地种不出庄稼,天空也常是灰蒙蒙的。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村民的环保意识觉醒,有村民开始干预,要求改变这些落后的工艺,保护村民的生存环境。然而时至今日,仍有许多地下黑加工厂正在悄悄运作。
“今天是阴天,还好。如果是晴天,你站在这里一会,身上、脸上立马都是细细的尘土,有时想晒衣服、晾被子都不行,这都是镍业公司生产产生的粉末造成的。”一位居住在该公司东北角、正在家门前菜园里摘辣椒的村民说:“家门前种的蔬菜没有撒化肥、打农药,留着自家吃的。这下可好了,扬尘落上去,洗不好洗,吃不好吃,只好再到集镇上去买菜吃。”记者随手摸了一下蔬菜,果真满手都是细细的红土粉末。
在广州从化流溪河畔,记者调查到当前农村相当大一部分畜禽粪便等各种垃圾都被直接排放到河水中,对水体、土壤、空气等造成了极大的污染。省环保厅生态处专家说,近20年来,化肥日渐代替有机肥,不但造成禽畜粪便和人粪尿的严重浪费并污染环境,还形成了化肥与人畜禽粪便双重污染。这位专家还说,一些新的耕作方式也对农业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由于耕作机械和耕作技术不配套,秸秆难以就地还田,农民便将秸秆付之一炬,有的甚至直接将秸秆推到河里,河塘成了“天然垃圾场”。传统农业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被高投入、高污染所替代,许多能源、肥源变成污染源。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是保障与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过去,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刚刚起步;未来,即使有荆棘,也必须一往无前。
[问题]

针对我国环境污染存在的具体问题,参考给定资料,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建议。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