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JPEG图像压缩过程中,下述那个编码顺序是正确的()。
A.DCT变换、量化、DPCM、RLE、熵编码
B.量化、DCT变换、熵编码、DPCM、RLE
C.量化、DCT变换、DPCM、RLE、熵编码
D.DCT变换、DPCM、RLE、量化、熵编码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静态图像JPEG压缩算法的基本内容。
按照试题18的分析,在JPEG图像压缩过程中,DCT变换、量化、DPCM、RLE、熵编码是正确的编码顺序。解压缩的过程与压缩过程相反。
JPEG压缩编码算法的主要计算步骤如下(JPEG2000标准有所不同):
·正向离散余弦变换(FDCT):先按序分块,将图像分为8×8的图像子块,对每一个子块进行DCT变换,得到DCT系数矩阵。
·量化:DCT系统矩阵量化后提高了压缩率。
·Z字形编码:量化后的DCT系数需要重新编排,目的是为了增加连续的“0”的个数,就是“0”的行程长度。
·使用差分脉冲调制(DPCM)对直流系数DC进行编码:8×8的图像块经过DCT变换后得到的直流系数由两个特点:一是系数的数值比较大,二是相邻图像块的DC系数数值变化不大。使用差分脉冲编码DPCM技术,对相邻图像块之间量化DC系数的差值进行编码。
·使用行程长度编码(RLE)对交流系数AC进行编码:量化后AC系数的特点是矢量中包含有许多连续的“0”系数,因此可以使用简单和直观的行程长度编码对它们进行编码。
·熵编码:使用熵编码做进一步的压缩。
199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出台了国际化标准JPEG2000,其内容主要包括:JPEG2000图像编码系统、应用扩展、运动JPEG2000、兼容性、参考软件、复合图像文件格式。它将小波理论内容加入其中,使得在低比特率时重构图像的主观保真度能够比以往的标准有较大的提高。
而且在高比特率时,重构效果能够得到保证。JPEG2000的算法从原来JPEG采用的以离散余弦变换算法DCT为主的区块编码,改用以离散小波变换算法为主的多解析编码方式。
JPEG2000的特点为高压缩率、无损压缩、渐进传输、感兴趣区域压缩、图像处理简单等。JPEG2000标准的基本模块组成包括预处理、全帧离散小波变换DWT、均匀量化(带中央死区)、自适应算术编码、码流组织五个模块。
JPEG2000标准在压缩比和编码质量方面优于以DCT为基础的JPEG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