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书本中说:为官之道日清、日慎、日勤,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怎么看

答案

参考答案:题中所引用的这句话出自宋人吕本中所著《官箴》,意思是说,为官之道,在于每天都要做到清廉、谨慎和勤政。毋庸置疑,这句官场箴言即使在千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日清(清正廉洁)是为官者不可逾越的底线。不久前,习 * * * * 在北京大学考察发表讲话时,强调“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做官”。这和古人“为官要日清”的官箴可谓一脉相承。中 * * 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广大公职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应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做到清正廉洁,以实际行动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毋庸置疑,广大党员干部,主流是清正廉洁的,但确实有不少领导干部,思想松懈,逾越底线,以权谋私,贪污腐化,不仅使自己身陷囹圄,而且也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其次,日慎(防微杜渐)是一种良好的修为。常言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慎于交友,慎于处事,要懂得防微杜渐。不少身陷囹圄的领导干部,在狱中忏悔时,往往提到,自己当初为官时,也能做到清正廉洁,但随着时间推移,由于交友不慎,自我把持不严,渐渐迷失自我,工作中,不问来龙去脉,就感情用事,胡乱批条子,到头来落得害己害人。这些例子,也从反面印证了为官日慎是何等重要。  最后,日勤(勤于政事)是一种良好作风。勤政与廉政本来就密不可分。纵观中国历史,凡为官清廉,无不勤政爱民的;凡为官贪腐,无不懒于政事、玩忽职守。身为党的领导干部,如果不勤于政事,那么就离贪腐堕落不远了。正因为看到了这一点,近几年,武汉市一直大力治庸,不断加强明察暗访,不仅在省内震动很大,也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全国各地都掀起“治庸风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如果我有机会成长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一定牢记党的教导,从严要求自己,以吕本中《官箴》中的那句话自勉,努力做一名“焦裕禄”式的好干部,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自己所在单位的发展恪尽绵薄之力。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努力实现低碳生活》一文,完成问题。

努力实现低碳生活

  ①2009年12月7日至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15次缔约国大会在安徒生的故乡——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了新的协议。大会结束后,一个网络新词“低碳生活”风靡全世界。

  ②“低碳”(lowcarbon),意指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低碳生活”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③其实,人类早就为节能环保,实现低碳生活而努力了。上个世纪50年代,科学家研制出第一代光电池,并将光电池安装在汽车上,用它把太阳光不断地变成电能,使汽车开动起来,这便是新兴的太阳能汽车。据测算,如果让太阳能汽车取代燃油汽车,每辆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减少43%~54%。

  ④目前,科学家正在加紧研制太阳能超导汽车,这是将太阳能和超导在汽车上进行完美组合。它用超大容量、能够装载足够汽车前进数千公里电力的超导蓄能电池,解决了太阳能汽车后备电力不足的问题,减少了太阳能板的面积。又因为有了超导电机,所以能减少能耗,提升动力,在相对较小的太阳能电力下保持较高的性能。更关键的是,普通超导汽车总还是需要充电,而电源如果依然是化学能发电,就不会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用上太阳能电池为超导汽车充电,这一切就更完美了,即使偶尔需要用一点超导电池中的后备电,也不会有太大的污染问题。

  ⑤城市建设上,一座设计目标为“碳排放为零”的节能环保城市已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内兴建,它就是可供5万人居住的“马斯特尔市”。这是个布局有序,交通运输与居住和公共区域相分离,将被誉为“三级分层性”的城市。

  ⑥建成后的“马斯特尔市”,交通活动区域全建在离地面20英尺以上的支柱上,目的是增加空气循环,减少沙漠表土的热量转换。其次是它交通运输工具很奇特:城市中有数以千计的太空时代新颖运输工具——“个人快速运输舱”。它是一种可供4人乘坐的类似太空舱的无人驾驶电力车,这种车全部通过触摸屏和底部传感器来引导。此外,除了私人自行车和电力车外,其他会排放废气的交通运输工具一律不许使用。

  ⑦城市用水的主要来源是露天和太阳能海水淡化厂,5万居民每天需要8千立方米的水。如果没有先进的水处理系统、污水再循环系统和露水收集系统,每天就需要20万立方米的水。另外,经过处理的污水还可以用于灌溉。

  ⑧全城的电力需求约为200兆瓦,仅为同等规模普通城市的四分之一。安装在城市外围的大面积太阳能光电板可提供取之不尽的电力,满足城市的用电需求。此外,从城市中回收的有机废物也用来转化为燃料用于发电。

  ⑨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换言之,实现低碳生活跟一个人的能力无关。我们应该养成自然而然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我们愿意约束自己,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就可以成为低碳生活的积极实践者。(根据有关资料改写)

1.第③段中说“其实,人类早就为节能环保,实现低碳生活而努力了”。联系全文,概述人类为此做了哪些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⑦段中加粗词“主要”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⑧段画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⑨段中说“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请联系生活实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