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读我国南极中山站(69°S,76°E)和南极最高点的昆仑站(80°S ,77°E)位置分布图。完成下列题。

小题1:昆仑站与中山站的对趾点的直线距离约为

A.16500千米

B.18760千米

C.1220千米

D.21200千米小题2:当中山站太阳位于正南的地平面时,此时昆仑站物体日影

A.可能朝东南

B.可能朝东北

C.可能朝西南

D.可能朝西北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题目分析:

小题1:对趾点:地球表面上关于地心对称的位于地球直径两端的点。有纬度相同 经度东西经相对且互补的特点。如下图中A和D为相互对趾的点。

中山站(69°S,76°E)对趾点的坐标为(69°N,104°W),昆仑站坐标(80°S ,77°E),由于两点的经度差在180左右,姑且认为它们相差180°,算两点的直线距离即为两点的纬度差——约为20000km。故选B。

拓展:对趾点与原点的特点:

①关于地心对称。

②两者位于不同的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上。时差12小时。

③两点之间距离两万公里,等于地球半圆周长。

④两点纬度相同 经度东西经相对且互补。 

⑤两点总是孤立的屹立在两边,一个在东岸,一个在西岸。

小题2:此题系难题,考查学生的日影问题。根据太阳视运动规律可知;极昼圈上,全天24小时内太阳高度最小值为0°,出现在当地时间0时(或24时),此时太阳视运动轨迹与地平圈相切;“当中山站太阳位于正南的地平面”告诉学生当地是极昼,时间为0时或24时。在南半球,极昼范围内,太阳正南升,正南落,太阳视运动的轨迹是逆时针。而此时此地的日影则相反。中山站当地时间为0点,而此时昆仑站的当地时间比中山站要早,故昆仑站的太阳此时在东南方向,推出昆仑站此时的日影为西北方向。上述分析,故选D

探究题

小宇以一定的速度将石子向斜上方抛出去,石子所做的运动叫斜抛运动.他想:怎样才能将石子抛得更远呢?于是他找来小丽一起做如下探究:他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实验,保持容器水平,让喷水嘴的位置不变,用开关控制喷水的速度.

(1)首先让喷水嘴的方向不变(即抛射角不变),做了3次实验:第一次让水的喷出速度较小,这时水喷出后落在容器的A点;第二次,让水的喷出速度稍大,水喷出后落在容器的B点;第三次,让水的喷出速度最大,水喷出后落在容器的C点.如图,小宇和小丽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_________一定时,当物体抛出的_________越大,抛出的距离就越远.小丽回忆起上体育课时的情景,想起了几个应用上述结论的例子,其中之一就是_________.

(2)控制开关,让水喷出的速度不变,让水沿不同方向喷出,如图所示,又做了几次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小宇和小丽对上述数据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_________一定时,随着物体抛出时与水平方向夹角的增大,抛出距离先是越来越_________,然后越来越_________.当夹角为_________时,抛出距离最大.这天,在运动会上,小艾很恼火地问:“为什么我在投标枪时甩力很大,投得很高,可是成绩仍不理想?,小宇听后哈哈一笑,解释道:“这是由于你投出的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合适.要想投出好成绩,理想的角度应该是_________左右.小艾听后恍然大悟.

(3)小宇和小丽总结了上述探究过程,他们明确了斜抛物体在水平方向上飞行的距离与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他们感到这次探究的成功得益于在探究过程中两次较好地运用了_________(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建模法”、“类比法”,只填一种)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