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下列数据是固体A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资料:A的溶解度
温度/℃2030405060
溶解度/g37.241.445.850.455.2
(1)固体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

(2)20℃时,向100g水中加入40g固体A,若使A完全溶解,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3)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

25°
100g水
加入A
37.2g
加入A
4.2g
升温
至60℃
加入A
9g
降温
至5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字母).

A.②中A的浓度最大                     B.③⑤中A的浓度相等

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4)如图所示,小烧杯中盛放的是(3)中所得的溶液③.若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到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一定能够使小烧杯中有固体析出的是______(填字母).

A.冰            B.氧化钙           C.硝酸铵          D.干冰

(5)A物质与下列物质混合(两者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能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的是______(填字母).

A.碳酸钙         B.食盐             C.铁粉            D.硝酸钾.

答案

(1)由图表可知固体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20℃时A的溶解度为37.2g,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20℃时,向100g水中加入40g固体A,只能溶解37.2g,所以若使A完全溶解,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加热或加水;

(3)20℃时A的溶解度为37.2g,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25℃100g水中加入37.2gA物质,形成的是25℃不饱和溶液①;30℃时A的溶解度为41.4g,所以有一部分A物质溶解,形成的是25℃饱和溶液②;升温到60℃时,原来没有溶解的A物质,又被溶解,所以形成的是60℃不饱和溶液③;然后加入9gA物质后,60℃时A的溶解度为55.2g,所以形成的是60℃不饱和溶液④;再降温到50℃时,由于50℃时A的溶解度为50.4g,所以恰好为50℃时饱和溶液⑤.所以浓度最大的是④⑤;④⑤中A的浓度相等;②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4)溶液③为不饱和溶液,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若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到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一定能够使小烧杯中有固体析出的是冰、硝酸铵、干冰,而氧化钙放热,不会有晶体析出;

(5)过滤适用于不溶性固体物质的分离,碳酸钙和铁粉不溶于水,能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

故答案为:(1)增大;(2)加热或加水;(3)ABC;(4)ACD;(5)AC.

单项选择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