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分别表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M 点的含义是______.
(2)温度为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3)将C物质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常用的方法是______.
(4)t2℃的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物质.
(5)在20℃时,向50克的水中加入10克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为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若是饱和溶液,以下两空可以不填.若是不饱和溶液,如果要使它成为20℃时的饱和溶液,则可以加入______克的A物质;或是蒸发______克的水.
(6)若A中混有少量的B物质,分离出A物质常用的方法是______.
![](https://img.ixiawen.com/uploadfile/2017/0802/20170802093229174.png)
(1)M点是A和C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即在t1℃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
(2)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不难看出,在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故答案为:A>B>C
(3)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若使它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增加溶质、升高温度或蒸发溶剂的方法,故答案为:升温(合理即可)
(4)由于在这三种物质中,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且是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t2℃的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故答案为:A
(5)由于在20℃时,A的溶解度是40g,即在10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40gA,则在50g水中最多溶解20gA,则10gA溶解在25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故答案为:不饱和溶液,10,25
(6)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很大,而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因此若提纯混有少量B的A,应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故答案为:降温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