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材料:
近年来,“中国理念”“中国作用”受到世界深度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9月21日至25日,中国国家 * * 胡 * * 连续出席四大峰会,向世界阐述中国在新形势下的“气候观”、“发展观”、“安全观”、“经济观”。
材料一 22日,胡 * * 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讲话。胡 * * 就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履行各自责任是核心、实现互利共赢是目标、促进共同发展是基础、确保资金技术是关键。
材料二 23日,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中亮相,发表题为《同舟共济共创未来》的讲话。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胡 * * 呼吁国际社会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并提出四点主张——用更广阔的视野审视安全,用更全面的观点看待发展,用更开放的态度开展合作,用更宽广的胸襟相互包容。
材料三 25日,胡 * * 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发表题为《全力促进增长 推动平衡发展》的重要讲话:“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同时要坚定不移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在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进程中实现世界经济全面持续平衡发展。”展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共同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坚定信心。
请回答:
(1) 新中国成立后的20余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列举相关的历史事件?(2分)概括30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负责任”的大国的?(3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促使全球变暖的几项发明。(2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也曾发生滥伐森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指出这一现象产生的历史时期。(1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中国在新形势下的“气候观”、“经济观”、“发展观”所体现出的“中国理念”?(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产生的原因。(3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当今新形势下的“中国作用”?(3分)
(1)历史事件: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等;(写出任意二点,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邓 * * 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3分,回答任意三点即可)
(2)蒸汽机、汽车、内燃机、发电机等等(写出任意两个,1分);全面建设时期(1分)
(3)和谐世界、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等;(2分)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1分)国内:中国改革开放,国力增强;(1分)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1分)
(4)政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支持联合国事务、反恐、维和等;经济:加入WTO、APEC、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等;其他:,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流行疾病等等(写出任意三点,3分)
题目分析:
(1)第一小问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外交成就,注意题干的时间限制:新中国成立后的20余年,即从1949年到20世纪70年代,列出两项成就即可。第二小问通过列举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外交等方面的成就说明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负责任”的大国。
(2)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形成“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于此相关的发明如蒸汽机、内燃机、汽车、飞机等。大跃进时期,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我国也曾发生滥伐森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3)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在新形势下的“气候观”、“经济观”、“发展观”所体现出的“中国理念”:材料一“胡 * * 就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履行各自责任是核心、实现互利共赢是目标、促进共同发展是基础、确保资金技术是关键。”气候观——可持续发展;材料二“胡 * * 呼吁国际社会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发展观——和谐世界;材料三“展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共同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坚定信心。”经济观——共同发展。第二小问结合国内、国际两方面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些理念产生的原因
(4)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论述在当今新形势下中国是如何发挥“中国作用”的。如政治上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经济上加入WTO等。
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随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走向成熟,并以一个大国的身份步入世界外交舞台。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越来越活跃,到了70年代,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调整外交政策,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在国际事务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人类和平事业的发展,为人类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