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辨析题

青少年只要具备创新精神,就一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青少年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希望在于青年人,只有提高青年人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当代青年要努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②青少年要成为国家栋梁之材,还需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远大的目标、顽强的意志、健康的体质等。

③题目的观点是片面的。(提示:答案仅供参考。学生的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综合题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 * * 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紝,多治麻丝葛绪捆布幓,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三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四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6分)

(2)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2分)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6分)

(3)在商业和农业的关系上,材料四反映了什么思想?(2分)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产生这一思想的经济根源是什么?(2分)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6分)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4分)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