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运动物体的动能E与质量m和速度v有关。某同学猜想动能E与m,v的可能关系为E1=mv、E2=m2v、E3=mv2、E4=m2v2。现用DIS探究上述关系。

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将揷有挡光片的导轨小车放在安装有光电门传感器的水平导轨上,忽略小车与导轨间的摩擦。泡沫摩擦块置于光电门支架之后,它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一确定的值。

实验过程

给小车一个初速度,让小车通过光电门,然后撞击泡沫摩擦块,并推动摩擦块共同前进距离s,使摩擦块克服滑动摩擦力做功,建立对应的s-E坐标;

改变小车的质量m、速度v,多次重复上述实验,利用DIS获得下图所示的s-E坐标中的各数据点;

观察各s-E坐标中的数据点发现仅s-E3坐标中的数据点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几乎在一直线附近。用正比例拟合后可得拟合直线过原点。

根据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光电门传感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选择研究s-E图像,是因为摩擦块滑动距离s能反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s-E3图线可得到动能E与m,v关系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测量小车的速度v

(2)小车动能的大小

(3)E与mv2成正比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2010年末,四川省城乡劳动力资源总数为6301.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1.0万人;城乡就业人员477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381.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1万人;乡村就业人员3390.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1万人。城乡就业构成比由上年的0.283:0.717变为0.290:0.710,城镇就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从产业构成划分,第一产业2083.2万人,减少60.9万人;第二产业1188.8万人,增加47.2万人;第三产业1500.5万人,增加29.7万人。三次产业就业比例由上年的45.1%、24.0%、30.9%变为43.7%、24.9%、31.4%。

从经济类型看,城镇就业人员中国有单位就业人员335.8万人,增加7.0万人;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33.7万人,减少4.6万人;内资外资和港澳台投资单位就业人员201.1万人,增加3.8万人;城镇私营单位292.7万人,增加25.0万人;城镇个体369.6万人,增加3.0万人;城镇灵活形式就业149.1万人,增加2.0万人。

从企事业、机关分组看,城镇企业就业人员635.0万人,增加24.1万人,其中城镇非私营单位企业就业人员342.3万人,减少0.9万人;国有企业117.6万人,增加1.9万人;城镇集体企业27.3万人,减少4.6万人;内资外资和港澳台投资企业197.4万人,增加1.8万人;事业单位155.0万人,增加1.7万人;机关单位73.3万人,增加5.4万人。

2010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5.4万人,比上年增加3.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5.2万人,比上年增加4.5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5万人,比上年增加1.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总量达到2245.9万人,比上年增加72.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757.9亿元,比上年增加288.9亿元。

2009年四川省城乡就业人员占城乡劳动力资源总数的比重约为()。

A.76.0%

B.86.1%

C.67.0%

D.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