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材料一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二 (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张廷玉等《明史·舆服志》

材料三 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广州十三行行商之一)伍秉鉴拥有资本达2 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如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

——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材料四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 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治理的方式及特点。

为什么说“小农们……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推行的经济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清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

答案

(1)方式:利用宗族(宗法制)管理;特点:注重血缘关系。原因:小农是封建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

(2)政策:重农抑商。目的:巩固王朝统治。

(3)现象:出现了拥有巨额资本的大商人。主要原因:广州是闭关锁国政策下对外交往的窗口;行商具有经营对外贸易的特权。

(4)财富主要用于购田置地;供应子女求取功名。

影响: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理解能力。第一问材料一有效信息“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由此可见是宗族治理,其特点自然得出,“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主要是因为他们是封建国家赋税兵役徭役的主要负担者;第二问有效信息“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说明明朝抑制商业发展,任何经济政策都是为维护统治服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三问材料三反映了清朝时期出现了拥有巨资的大商人,从主客观原因分析;最后一问因素从材料四商业发展缺乏资金概括。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李芾,字叔章,其先广平人。芾生而聪警。初以荫补安南司户,辟祁阳尉,出振荒,即有声。摄祁阳县,县大治,辟湖南安抚司幕官。时盗起永州,招之,岁余不下。芾与参议邓炯提千三百人破其巢,禽贼魁蒋时选父子以归,余党遂平。摄湘潭县,县多大家,前令束手不敢犯,芾稽籍出赋,不避贵势,赋役大均。

  咸淳元年,入知临安府。时贾似道当国,前尹事无巨细先白始行。芾独无所问。福王府有迫人死者,似道力为营救,芾以书往复辩论,竟置诸法。尝出阅火具(火攻战具),民有不为具者,问之,曰:“似道家人也。”立杖之。似道大怒,使台臣黄万石诬以赃罪,罢之。

  大军(元兵)取鄂州,始起为湖南提刑。时郡县盗扰,民多奔窜,芾令所部发民兵自卫,县予一皂帜,令曰:“作乱者斩帜下。”民始帖然。乃号召发兵,择壮士三千人,使土豪尹奋忠将之勤王,别召民兵集衡阳为守备。未几,似道兵溃芜湖,乃复芾官,知谭州兼湖南安抚使。时湖北州郡皆已归附,其友劝芾勿行,芾泣曰:“吾岂昧于谋身哉?第以世受国恩,今幸用我,我以家许国矣。”时其所爱女死,一恸而行。

  德佑元年七月,至潭州,潭州兵调且尽,游骑已入湘阴、益阳诸县,仓卒召募不满三千人,命刘孝忠统诸军。十月兵攻西壁,孝忠辈奋战,芾亲冒矢石以督之。有中伤者,躬自抚劳,日以忠义勉其将士。死伤相藉,人犹饮血乘城殊死战。有来招降者,芾杀之以徇。

  芾为人刚介,不畏强御,临事精敏, * * 猾不能欺。且强力过人,自旦治事至暮无倦色,夜率至三鼓始休,五鼓复始起视事。平生居官廉,家无余赀。(《宋史·卷四百五十》)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祁阳县,县大治/摄:代理、管理

B、人犹饮血城殊死战/乘:趁机

C、民始然/帖:安定

D、芾杀之以/徇:示众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芾“临事精敏”的一组是(   )

①芾与参议邓炯提千三百人破其巢

②芾独无所问

③芾令所部发民兵自卫,县予一皂帜,令曰:“作乱者斩帜下。”

④使土豪尹奋忠将之勤王,别召民兵集衡阳为守备

⑤时其所爱女死,一恸而行

⑥平生居官廉,家无余赀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湘潭县的豪门大户,他不像前任县令那样畏首畏尾,而是清查户籍摊派赋税。

B、在处置福王府逼人致死的事件中,李芾用写信的方式向贾似道再三申明自己的观点,最终依法处理此事。

C、贾似道兵败芜湖后,朝廷只好恢复李芾官职,李芾在朋友的劝说下才出任潭州知州兼任湖南安抚使。

D、李芾常常是从早上办理公务直到晚上仍无疲倦之色,并且晚上也大都工作到三更天才去休息,五更天就又起来处理公务。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以荫补安南司户,辟祁阳尉,出振荒,即有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县多大家,前令束手不敢犯,芾稽籍出赋,不避贵势,赋役大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贾谊《过秦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答题

A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凡资料中涉及的其他企业,需交纳增值税的,皆为17%的税率),所得税税率为25%。当年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2月5日,A公司以闲置的一块土地置换急需用的一批原材料。已知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余额为2000万元,累计摊销2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为2500万元,转让无形资产按5%的税率交纳营业税。换的原材料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为1880.34万元,并已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319.66万元。因材料价值较低,交换中对方企业按协议补付了银行存款300万元。假设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2)6月30日即中期末,按规定计提各项资产的减值准备。上述原材料经领用后,截至6月30日,账面成本为800万元,市场价值为750万元。由于原材料价格下降,造成市场上用该材料生产的产品售价总额由1050万元下降到 950万元,但生产成本仍为970万元,将上述材料加工成产品尚需投入170万元,估计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15万元。
(3)8月15日,因A公司欠某企业的原材料款1000万元不能如期归还,遂与对方达成债务重组协议:
①用银行存款归还欠款50万元;
②用上述原材料的一半归还欠款,相应的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为350万元;
③用所持股票80万股归还剩余欠款,股票的账面价值(成本)为240万元,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反映在账目中,债务重组日的收盘价为500万元。
假设在债务重组中没有发生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费。在办完有关产权转移手续后,已解除债权债务关系。
(4)12月31日,按规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果用上述原材料生产的产品预计售价为700万元,相关的销售费用和税金为20万元,预计生产成本600万元;原材料的账面成本为400万元,市场购买价格为380万元。
要求:
(1)对A公司2月5日以土地置换原材料进行账务处理。
(2)对A公司6月30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进行账务处理。
(3)对A公司8月15日债务重组进行账务处理。
(4)对A公司12月31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进行账务处理。(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