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装有等量水的A、B、C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1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序号).
(2)在图2中,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填“甲”或“乙”).
(3)要使烧杯B中剩余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填一种即可).
(4)依据图2的分析判断,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B.所含溶剂的质量:甲<乙
C.溶液的质量:甲>乙D.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1)由图1可知:20℃时向A烧杯中加入10g完全溶解,可能是饱和溶液;B烧杯中加入25g有剩余固体,一定属于饱和溶液;30℃加入25g全部溶解,可能是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B;
(2)由图1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的硝酸钠的质量逐渐增加,所以在图2中,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甲;
故答案为:甲;
(3)由1可知:要使烧杯B中剩余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还可以采取加水的方法;
故答案为:升高温度(或加水);
(4)A、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逐渐增大,故降低温度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B、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是甲<乙,降低温度溶剂的质量不变;故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剂的质量关系依然是甲<乙,故正确;
C、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甲有溶质析出,溶液的质量甲<乙,故错误;
D、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甲析出溶质,乙由于溶解度增大而无晶体析出.降低到t1℃时,溶解度是甲=乙,但由于乙不是饱和溶液,所以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甲>乙,正确;
故选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