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合作化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又在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这说明两者 

A.性质上完全相反

B.后者是前者的发展

C.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

D.都是为了促进和发展生产力

答案

答案:D

题目分析:两者都是对农业的生产关系的调整,都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性质并非相反,因此A错误;后者是在坚持土地公有的前提下,把经营权交给了农民手中,因此并非对合作社性质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发展,因此B错误;C项错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公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并非否定了前者。故选D。

点评: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对农业的改造主要是通过实行建立公有制经济,建立合作社的形式进行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是在保障土地公有的前提下,把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的积极性。土地的所有权并未发生变化。

单项选择题
实验题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吴洋同学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如图甲),看到手指         的像;再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如图乙),看到房屋        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第32题

(2)他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有关。于是,他在如图丙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像距就越       

(3)吴洋所在班级照毕业像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摄影师使照相机       (填“远离”或“靠近”)同学,同时还应        (选填“增加”、“缩短”或“不改变”)照相机的暗箱长度,才会在取景框内得到清晰满意的画面。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光屏上像的大小
3.00光屏上没有像
5.00光屏上没有像
12.0060.00放大
20.0020.00等大
25.0016.67缩小
30.0015.00缩小
 

(4)他又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

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