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某兴趣小组想通过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探究“合外力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开始前,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①W∝

v
,②W∝v,③W∝v2.他们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PQ为一块倾斜放置的木板,在Q处固定一个速度传感器(用来测量物体每次通过Q点时的速度),每次实验,物体从不同初始位置处由静止释放.

同学们设计了以下表格来记录实验数据.其中L1、L2、L3、L4…,代表物体分别从不同初始位置处无初速释放时初始位置到速度传感器的距离,v1、v2、v3、v4…,表示物体每次通过Q点的速度.

实验次数1234….
LL1L2L3L4….
vv1v2v3v4
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L-v图象,并得出结论W∝v2.他们的做法是否合适,你有什么好的建议?______.

在此实验中,木板与物体间摩擦力的大小______(填“会”或“不会”)影响探究出的结果.

答案

(1)采用表格方法记录数据,合理绘制的L-v图象是曲线,不能得出结论W∝v2.为了更直观地看出L和v的变化关系,应该绘制L-v2图象.

故答案为:不合适,应进一步绘制L-v2图象

(2)重力和摩擦力的总功W也与距离L成正比,因此不会影响探究的结果.

故答案为:不会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

  综合考察灵感思维的新线索、新结果、新结论,就会发现它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凯库勒关于苯分子C6H6环状结构的重大发现,也不是一下成功的。他受到幻梦中被蛇缠绕的启示而产生了灵感,诱发了对苯分子结构为环状的假想,后经多次核验、修正,才得出今天所见的环状结构图。________。现代科学发展整体化趋势说明,科学的深化要求更加精确化。但科学的深化又意味着问题的复杂化,而复杂化又难以精确化。因而,与之相伴而来的就是不精确性,即模糊性。人的理性思维,从整体上看,是具有一定模糊性特征的,它最突出表现在灵感思维上,因为灵感在发生过程中,要受知觉经验信息、课题信息、潜意识同显意识不时出现的交流信息以及神经细胞的物理化学过程的影响。只要其中的某一项信息失准,其结果就难以精确。要精确,就必须由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辅佐。当然,这些并非灵感思维的本质特征,因为失去创造性功能的“灵感思维”不是我们所说的灵感思维。这一点,钱学森已在《关于形象思维问题的一封信》中讲得很明白:“凡有创造经验的同志都知道光靠形象思维不能创造,要创造要突破就得有灵感。”

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句子是()。

A.由模糊到清晰,用模糊描述清晰,正是世界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表现

B.凡模糊到清晰,用清晰描述模糊,正是世界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表现

C.由模糊到清晰,由清晰到模糊,正是世界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表现

D.由清晰到模糊,由模糊到清晰,正是世界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