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据新华社北京2012年12月4日电:为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12月3日上午,全国人大机关举行宪法墙揭幕仪式。下列对该宪法理解正确的是

A.该宪法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修订通过

B.该宪法使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得以确立

C.该宪法在修订中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D.该宪法首次提出“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答案

答案:C

题目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为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可知该宪法是指通过修订之后的1982年宪法,这次宪法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对1954年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进行修正,它的出现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的巨大进步,答案选C,A 项说法错误,该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B项是在1954年中得以确立,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点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发展在中国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1949年通过的《共同纲领》在1954年宪法出台之前一直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可以视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雏形,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开启了社会主义法治进程,而“ * * ”使得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遭受严重破坏,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得以恢复和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起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吉利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于2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提高该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30多倍。
科学家们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因为南极海域被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另外,与作为二氧化碳源的太平洋等海域不同,南极海域可吸收温室气本,其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起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目的。
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硫酸铁后海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温室气体来源尚需研究。

对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向海中释放的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既可检测硫酸铁的去向,也可辅助硫酸铁起到相应的作用

B.海洋生产力包括蓝色海洋变绿,提高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使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成倍增长

C.在南极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既有该海域的特殊性,又对减缓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

D.向海内投放硫酸铁后,可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但又形成新的温室气体来源需慎重行事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