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时代不同,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奢则不孙(恭逊),俭则固(寒酸)。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

材料二 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嘉靖《太康县志》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反映的不同消费观念。(2分)并指出材料二消费观念反映的社会现象。(2分)

材料三 鸦片战争之后,崇尚洋货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消费品都要带个洋字”。民国初年,出现了倡导使用国货运动,“消费品都要带个华字”。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出现“崇尚洋货”和“倡导国货”的原因。(4分)

材料四  山东城镇居民“九五”时期消费结构表

 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
消费支出构成(%)100100100100100
食品支出43.640.939.637.134.7
衣着支出17.416.714.013.613.2
设备用品及服务9.49.510.412.211.2
医疗保健支出3.94.54.54.96.4
交通通信支出4.95.56.26.07.0
娱乐文教用品及服务10.011.212.813.314.2
居住支出 6.77.17.98.27.9
杂项商品及服务4.64.64.64.75.3
 

(3)据材料四概括这一时期山东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2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消费观念的因素有哪些?(2分)

答案

(1)观念:材料一:提倡等级、崇尚节俭。材料二:逾越等级、追求奢侈生活。(2分)现象:封建制度的衰落;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重利奢靡的风气。(2分)

(2)崇尚洋货:西方列强人侵,洋货大量涌入;西方工业产品优势;工业文明冲击。(2分)倡导国货:民族危机加深;实业救国思潮;民族工业发展;民国政府倡导;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2分)

(3)变化:由重温饱到重健康、舒适;由重物质到重文化、教育。(2分)

原因:改革开放深化;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们思想观念变化;城镇居民收入增加。(2分,答出其中2个要点即可得2分)

(4)经济水平、政府政策、社会风气、文化传统、居民收入等。(2分,答出其中2个要点即可得2分)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消费观念问题。第(1)问观念从材料一、二中归结即可:等级、节俭,越等级、奢侈。社会现象要从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衰落、经济发展、社会风气变化等方面分析。第(2)问崇尚洋货应该从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的入侵以及洋货的输入及其优势上分析;提倡国货要从民国时期社会背景上入手考虑:民族危机、实业救国思想、民族工业发展、政府的政策等。第(3)问中观念变化从表中数据的变化中归结:重温饱——重健康;物质——文化。变化原因应该从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思想观念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等方面分析。第(4)问影响因素的归结可以结合前几问中原因的分析从中归结出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社会风气、政府政策、居民收入等。

点评:消费观念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古代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决定了要实行勤俭节约的消费方式,近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消费方式明显发生变化,开始崇尚洋货,但是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众的民族意识不断地觉醒,抵制洋货崇尚国货又称为救亡的方式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居民的消费方式的变化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朱碧潭诗序                     [明]王慎中

诗人朱碧潭君汶,以名家子,少从父薄游,往来荆湖豫章,泛洞庭、彭蠡、九江之间,冲簸波涛,以为壮也。登匡庐山,游赤壁,览古名贤栖遁啸咏之迹,有发其志,遂学为诗,耽酒自放。当其酣嬉颠倒,笑呼欢适,以诗为娱,顾谓人莫知我。人亦皆易之,无以为意者。其诗不行于时。屋壁户牖,题墨皆满,涂污淋漓,以诧家人妇子而已。贫不自谋,家人诮之曰:“何物可憎,徒涴墙户,曾不可食,其为画饼耶!”取笔砚投掷之,欲以怒君,冀他有所为。君不为怒,亦不变也。

一日,郡守出教,访所谓朱诗人碧潭者。吏人持教喧问市中,莫识谓谁,久乃知其为君也。吏人至门,强君入谒。君衣褐衣,窄袖而长裾,阔步趋府。守下与为礼,君无所不敢当,长揖上座。君所居西郊,僻处田坳林麓之交,终日无人迹。守独出访之。老亭数椽欹倾,植竹撑拄,坐守其下。突烟昼湿,旋拾储叶,煨火烧笋,煮茗以守。皂隶忍饥诟骂门外,君若不闻。于是朱诗人之名,哗于郡中,其诗稍稍传于人口。然坐以匹夫交邦君,指目者众,讪疾蜂起。而守所以礼君如彼其降,又不为能诗故。守父故与君之父有道路之雅,以讲好而报旧德耳。君诗虽由此闻于人,人犹不知重其诗,复用为谤。呜呼,可谓穷矣!

凡世之有好于物者,必有深其欲,而大惬于心。其求之而得,得之而乐,虽生死不能易,而岂有所计于外。诗之不足贾于时,以售资而取宠,君诚知之矣。若为闭关吟讽,冻饿衰沮而不厌,其好在此也。人之不知重其诗,焉足以挠其气,而变其所哉!

君尝谒予,怀诗数十首为贽,色卑而词款,大指自喜所长,不人之不知,而惟欲得予一言以为信也。岂其刻肠镂肺,酷于所嗜,虽无所计于外,而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耶?嗟乎!此固君之所以为好也。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诗而行之,庶以不孤其意,岂以予文为足重君之诗于身后哉!

[注]:①匡庐:即山西庐山;②涴:污,弄脏;③教:教令,文中指告示;④孤:古同“辜”,辜负。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煮茗以守饮:饮茶

B.必有深其欲中:合乎

C.而变其所哉业:从事

D.不人之不知病:担心,忧虑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朱碧潭为人所讥原因的一项是(3分)

①有发其志,遂学为诗      ②贫不自谋            ③徒涴墙户,曾不可食

④君不为怒,亦不变也。    ⑤然坐以匹夫交邦君    ⑥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③⑤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碧潭虽放浪形骸,不理会他人讥骂,但还是不能忘怀“区区之名”。

B.因为太守的礼遇,朱碧潭的诗开始被关注,但人们仍旧不看重他的诗。

C.作者对朱碧潭不为世所重深表同情,同时对其痴迷于做诗表示理解。

D.太守之所以不计较朱碧潭的狂放,屈尊礼待他,是因为爱惜他的诗才。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人亦皆易之,无以为意者(3分)

(2)君尝谒予,怀诗数十首为贽(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