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甲实木地板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7年5月有关生产经营情况如下:
(1)从油漆厂购进钢琴漆200吨,每吨不含税单价1万元,取得油漆厂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货款200万元、增值税34万元。
(2)向农业生产者收购木材30吨,收购凭证上注明支付收购货款42万元,另支付运输费用3万元,取得运输公司开具的普通发票;木材验收入库后,又将其运往乙地板厂加工成未上漆的实木地板,取得乙厂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支付加工费8万元、增值税1.36万元,甲厂收回实木地板时乙厂代收代缴了甲厂的消费税。
(3)甲厂将委托加工收回的实木地板的一半领用继续加工上漆,当月生产实木地板2 000箱,销售实木地板1 500箱,取得不含税销售额450万元。
(4)当月将自产实木地板100箱用于本企业会议室装修。
(提示:实木地板消费税税率5%,实木地板成本利润率5%,所有应认证的发票均经过了认证)
要求:
(1)计算甲厂当月应缴纳的增值税。
(2)计算甲厂被代收代缴的消费税。
(3)计算甲厂当月销售应缴纳的消费税。

答案

参考答案:(1)应纳增值税
1)外购油漆和委托加工的进项税额=(34+1.36)万元=35.36万元
外购木材进项税额=(42×13%+3×7%)万元=5.67万元
这里考点是收购免税农产品计算抵扣进项税的13%规定扣除率和运输计算抵扣进项税的7%的规定扣除率。
2)当期进项税合计=(35.36+5.67)万元=41.03万元
3)销售和视同销售实木地板销项税额=(450×17%+450÷1500×100×17%)万元= (76.5+5.1)万元=81.6万元
4)应缴纳增值税=(81.6-41.03)万元=40.57万元
(2)应纳消费税
1)收回加工实木地板组成计算价格=[42×(1-13%)+3×(1-7%)+8]万元÷(1- 5%)=(36.54+2.79+8)万元÷(1-5%)=49.82万元
加工收回实木地板应纳消费税=49.82万元×5%=2.49万元
因为没有同类价格,只能组价计税。在组价时注意收购实木的42万元收购款中计算扣除
了13%的进项税,剩余(1-13%)的部分计入了采购成本;支付3万元运费中计算扣除了7%的进项税,剩余(1-7%)的部分计入了采购成本。
2)销售和视同销售实木地板应纳消费税=(450+450÷1500×100)×5%=480万元× 5%=24万元
3)生产领用外购烟丝应抵扣消费税=2.49万元×50%=1.25万元
4)应缴纳消费税=24万元-1.25万元=22.75万元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悬    崖

(日)广津和郎

这是去年的事。父亲住进知多半岛师崎的医院,一个月后父亲的病几乎己经好了,于是和母亲一起租了一个房间,过着自炊生活。我在距医院300米远的地方租了间安静的房间,只有三餐到父母那边去吃。

这市镇是名古屋附近的人避暑避寒的度假区,但不像东京附近的海岸那样华美,显得质朴平和,我很喜欢。我当时身体不好,并不觉得什么地方特别不适,只是非常虚弱,容易疲倦。医院病人在海风吹拂下,多半肤色黝黑,我苍白的脸色显得特别醒目,看起来我比他们更像病人。

一天午后,我从岬角俯视师崎港良久,小港中渔船云集。天气晴朗,海面闪耀着明亮的碧蓝,回映初秋的阳光。我认出了曲折的海岸线和大海的色调,以及海岸线边小小的家屋和家屋后面的绿色丘陵,还看到倾注在这一切之上的阳光,更在这一切之中看出一种难以言述的和谐。我真想画一幅很久没画的图画,便在心中构思起鸟瞰图。

我看见一个人从相距五六百米的医院走廊走到海岸的沙丘上,我立刻知道那是我父亲。父亲站在岸上,一面手挡额前,炫目的阳光直射双眼,一面望着这边。我以童稚的喜悦遥望着父亲的行动。父亲伫立一会儿,挥了挥手。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我也挥手回应父亲,然后走下丘陵,沿着海岸回去。

突然看见一块巨石滚落在路边,我停下了脚步,仔细观看。这时,父亲突然从我背后发出声音。我起身拂去手上沙子,回过头来,父亲快步走到我身边。

“喂,有什么事吗?”父亲疾步走来,喘着气,很担心地问。

“没有。”我被父亲的问话讶异得睁大了眼睛。

“那就好……刚才我很担心,生怕你站在悬崖上,晕眩掉下来……你本来就常常会发晕……”

呵,刚才父亲从医院前的海岸向我挥手,原来是为了这个。我笑着说:“不要紧,我站立的地方距悬崖边还有6尺远呢!”

“真的?从医院那边看去,你仿佛就站在崖边上……以为你已经从那里下来,想不到却蹲在这里,我想你一定又发晕了……”

父亲和我相视而笑,然后一道向医院行去。

第三天清晨,我到医院吃早餐,平时这时候父亲已起床,这天却还沉睡未起。我颇感意外,不安地问道:“有什么不对劲吗?”

“嗯,今早吐血了。”父亲低声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本以为不会再有这种事了……”

我非常惊讶,打开父亲床边的痰盂盖看,里面有许多乌黑的血。

父亲不时咳嗽,每次都有少量的血杂在痰中咳出。

不久,院长来诊察。父亲的病是不是又回到以前的样子了?我盯着院长的脸孔不放。他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医学士,看起来颇沉稳。

“胸部没有什么异样,听不见一点空洞音。呼气听来虽然拖长了一点,不过这一般人也会有。”说着,院长又看了看痰盂,“哦,”他颔首说,“血色很黑,是旧血,不是刚刚咳出来的。一定是以前咳出的血淤积在什么地方,如今又咳出来了。”

“最近有没有做过激烈的运动?”

“这个,”父亲想了想,“也没有特别激烈的,两星期前曾跟主治大夫一起爬山……”

“不,不是那么久以前……总之,不要担心,今明两天,好好躺一躺,很快就会复原。”

院长回去了。

母亲和我稍微放下心。父亲遵从院长的嘱咐,静静躺了两天。第三天,已完全复原,又像以前那样早早起床,到外头散步。这次吐血,原因始终没有查明,不知不觉间我们也就遗忘了。

父亲现在跟我们一起住在镰仓,已完全恢复健康,比生病前胖,体重甚至比年轻时更重。

距那次住院已过了一年,我突然想起,父亲那次吐血可能是因为看见我站在那悬崖边上,忧惧得刺痛了心。院长说,是由于激烈的运动,然而纵使不是激烈的运动,过度的忧心一定也会产生同样的结果。尤其像我父亲这样神经极度敏感的人,这种事更有可能发生。这么一想,更觉难过。“哦,好危险!”不安感随之而起。我开始想到这件事的时候,自己和父亲的往事情似乎都骤然涌现在脑海中。

(选自2013年第3期《读者》,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开头部分写“我”当时身体不好,非常虚弱,容易疲倦,这为后面写父亲担心“我”在悬崖上晕眩掉下来做铺垫。

B.小说开篇写父亲住进知多半岛师崎的医院,一个月后痊愈出院,这既交代了“我”去悬崖的起因,也为后文父亲咳血作了铺垫。

C.父亲咳血的原因始终没有查明,可是一年后“我”才意识到那次咳血可能是父亲因为看见“我”站在悬崖边上,忧惧刺痛了心,反映了父爱的伟大。

D.“父亲疾步走来,喘着气,很担心地问”,这句话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突出父亲看到“我”站在悬崖边而焦急的心理。E.小说情节曲折,注重细节,“打开父亲床边的痰盂盖看,里面有许多乌黑的血”,既让人为即将出院的父亲感到担忧,也为揭示真相埋下伏笔。

小题2: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6分)

小题3:小说为何以“悬崖”为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小题4:小说的最后一段能否删去?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