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开放性试题

材料:未成年人属于易被不法侵害的弱势群体,一直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大力保护。然而侵害少年儿童的犯罪事件仍时有发生。家长、老师不可能时时刻刻守护着孩子,孩子必须学会自我保护。

某中学九年级(1)班为增强同学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开展了一次“防范侵害,自我保护”的法制实践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1)为这次活动设计几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举你身边侵害未成年人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是老师,你会如何教育学生防范身边的侵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就青少年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写几句温馨提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谈谈青少年加强自我保护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遇到下列情况时,你应该怎么办?

①晚上,你独自在家,有一个陌生人窍门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中午放学回家,一辆小车在你身边停下,向你问路,而且司机希望你给他带路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午放学的路上,两名大个子流氓拦住你要你交出身上的财物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当你的朋友邀你一起去电子游戏厅,并给你付钱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当你在的房屋着火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沉着冷静,智慧脱身;保持警惕,防范侵害;珍爱生命,寻求帮助。

(2)打骂、威胁未成年人;抢劫未成年人;意外伤害未成年人等。

(3)面对不法侵害,我们要迅速做出判断,要采取灵活机智的方法与其斗争。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时,要冷静,要学会运用有效的救助方法。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当然要与其搏斗;没有能力是将其制服,可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等及时脱身。万不得已,也要对可能出现的不同后果进行比较,两害相权取其轻,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利益。

(4)独自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在公共场所或参加大型活动时,注意紧急疏散线路,注意防盗、防抢、防拥挤踩踏;要在正规的游泳场所游泳,严防溺水等。

(5)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是未成年人向成熟迈进的重要一步。青少年只有自己长本领,才能有效的防范来自各个方面的不法侵害,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6)①可隔着门问清他敲门的原因,不轻易开门。②拒绝上车,告诉他方向,让他自己去找。③暂时妥协,脱身后立即报警。④婉言谢绝,并指出这是不利于身心健康、影响学习的行为。⑤高声呼喊救火;以最快的速度逃离,逃离时要用湿毛巾捂着鼻嘴,俯身而行。

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