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艺术创作反映了时代特征,下图可以直接用于研究的主题是

A.三大改造和 “一五计划”

B.中国经济建设历程中的“左”倾思想

C.“ * * ”的历史

D.邓 * * 全面整顿思想

答案

答案:B

题目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总路线”,“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被称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三面红旗”,但其实并非真能引领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进步,反而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了巨大灾难,是中国经济建设历程中的“左”倾思想的表现,答案选B,A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不符。

点评:高考对中共在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所走过的曲折历程等内容的考查近几年来有所增加,其目的是通过反面经验教训的总结来为当今的和谐社会建设和科学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仔细体会此点。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哪两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 ]

A、复数十步,豁然开朗      道之人弗受(《孟子》)

B、有良田美池桑竹属          曾不能损魁父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延至其家             更若役,若赋(《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也                以咨诹善,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隔                    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2、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

 [ ]

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3、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答:                                                                                                                                                 

4、“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答:                                                                                                                                                 

5、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