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作题

按要求作文。(60分)

请以“习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600字以上。

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答案

参考例文

习惯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里写道:“习惯简直有一种改变气质的神奇力量,它可以使魔鬼主宰人的灵魂,也可以把他们从人的心里驱赶出去。”这就是说,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就是最差的主人。 

良好的习惯是事业成功的奠基石。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作家海明威,其作品以自然精炼著称,对话极为简洁。记者询问他风格简洁的秘诀在哪里,他的回答是“站着写”。海明威站着写作,而且只用一只脚站着,这种方式,使他一直处在一种紧张状态,迫使自己尽可能简洁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正是这种独特的写作习惯使海明威形成了简洁的文风。 

习惯的养成有如纺纱。一开始只是一条细细的丝线,随着我们不断重复相同的行为,最后它便成了一条粗绳。这个比喻正适合康德。康德的生活十分有规律,他生活中的每一项活动,如起床、喝茶、吸烟、写作、讲学,都是按照固定的时间完成的。当地的居民甚至用他的活动来校对时间。一个又一个思想的火花就在他一成不变的习惯中诞生了,康德最终成为了德国18世纪最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之一。 

不只是海明威与康德,几乎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良好习惯。司马光睡觉时总枕着圆木枕头,人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动,人自然就惊醒了。司马光依靠这个枕头,不分昼夜地苦读,成为一个博学之人。 

圣亦圣,愚亦愚,也许都是因为习惯的缘故吧。良好的习惯敦促人们向前,在不知不觉中带领人们走向成功。而有的人,被习惯支配,习惯了懒惰,习惯了堕落,习惯了恶。秦桧习惯了花天酒地的奢侈生活,依附金朝,玩弄权术,陷害忠良,害国害民,终遭世人唾弃;汪精卫习惯于如墙头草般的摇摆不定,最后只得如丧家之犬,有家难回,落得个机毁人亡。种种事情不胜枚举,恶的习惯是人生的绊脚石。 

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坏习惯使人身败名裂。长期的不良行为往往导致思维惰性,把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缠得死死的。驯象人把小象用铁链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如何挣扎都无法摆脱。直到小象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却再也不去挣扎。

良好的习惯是事业成功的奠基石,恶的习惯是人生的绊脚石,我们只有自由地掌握习惯,才能在人生中有所作为。

题目分析:本题属于命题作文,写作时要更多地倾向现实生活,在对现实生活的叙写、议论之中表达感悟或认知。可以写与“习惯”相关的故事,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主题可褒、可贬,应作理性认识。可写“习惯”的喜悦与舒畅,也可以写“习惯”突显出的思维的定势、见识的平庸、审美的固化、自我的丧失、人格的沦丧、心理的扭曲等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陈情表》原文,省略)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宫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摘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jiào,改嫁。②烝烝:zhēng,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品格好,资质高。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明言教何——碎:琐碎

B.从事其书司隶——白:报告

C.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靠山

D.及赐饯东堂,诏令赋诗——密:暗中

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李密有才干的一组是(     )

①奉事以孝谨闻

②周门人方之游夏

③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④有暇则讲学忘疲

⑤乃迁汉中太守

⑥数使吴,有才辩

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⑥

3.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从很小就懂得尽孝道。他幼年丧父,母亲何氏再嫁,年仅几岁的李密深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至忧思成疾。

B.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个名副其实的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C.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个仅次于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司空张华对他的这个见解很是信服。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