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抓,要有具体政策、具体措施,解决具体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邓 * * 《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1977年9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教育措施及目的。(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邓 * * 重视科教的原因以及随后十年党和政府采取的相关措施。(8分)

答案

(1)兴办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教民以“仁礼”;

通过道德教化安定社会统治秩序。(4分)

(2) * * 动乱导致人才断层;科学、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4分)

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通过《义务教育法》。(4分)

题目分析:

(1)第一小问主要措施结合教材知识归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各级学校,推行儒学教育。第二小问对材料一进行概括,“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教化能形成良好的社会习俗。

(2) * * 结束后,邓 * * 自告奋勇抓教育,原因是十年 * * 导致中国人才出现断层;再者,邓 * * 认为“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第二小问联系教材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重视发展教育的具体措施。

点评:教育是由政治、经济所决定的,因而教育的性质必然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改变,人类社会先后出现了五种社会状态,因而也就出现了五种社会形态的教育,即原始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题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