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安定社会、保障民生、和谐发展是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嘉庆《大清会典》规定:“凡荒政十有二,……三曰救荒;四曰救赈:五曰减粜;六曰出贷;七曰蠲(免除)赋;八曰缓征;九曰通商;十曰劝输;十一曰土筑,十二曰集流亡。”……嘉庆《大清会典》规定:“凡地方有灾者,必速以闻。”清朝建立了较汉唐以来更为健全的仓储制度——常平仓、社仓和义仓以积谷备灾。
材料二:1998年,一场特大洪水,使中 * * 经受了严峻考验;2008年,罕见的雪灾,又使我们民族经受了同样的考验;2008年“5·12”地震,我们民族再次经受了同样的考验。……从1998抗洪到2008年至今的抗震救灾,中国人民之所以取得全面的胜利,一个重要原因是改革开放30年积累了打赢这场战争的雄厚的实力。
材料三:(1929年10月开始与美国的那场灾难向世界蔓延,各国纷纷寻找对策)1933年6月16日,罗斯福签署了重要的反危机法案,该法案要求企业主共同制定“公平竞争法规”,用以规定各工业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范围、工资及工时数,禁止以低于规定的价格出售产品,并对产品产量严格限制。该法案第七条规定,雇员有权组织起来并选派代表谈判和签订集体合同,禁止雇主强迫雇员加入公司工会或反对雇员加入其他工会,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其他雇佣条件。该法案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提高社会购买力。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朝备荒救灾制度的特点。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我们能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30年积累了打赢这场“战争”的雄厚实力。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国家是如何积累这些雄厚实力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材料三中所说的反危机法案包括那几个方面的内容?为什么这些措施无法使美国避免新的危机?
(4)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的认识是什么?
(1)防灾救灾相结合,制度严密,措施完备、灵活。国家防灾、救灾与灾民自救相结合;各种措施多管齐下。
(2)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依据中国国情进行改革开放,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对外开放,加入世贸组织,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3)内容:由国家调节各企业之间的关系(或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由国家出面调整劳资关系(或工人有权传组织工会);由国家举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以工代赈,提高社会购买力。这些措施不能化解产生危机的根源(不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4)政府要把安定社会、保障民生、和谐发展作为头等大事;政府要在减灾防灾中起主导作用;人民大力支持和政府的雄厚实力是取得抗灾胜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