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1)水是很好的溶剂。右图2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①曲线上P点的含义是         

②某温度下,向分别盛有等质量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试管中,加入10 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右图1所示的现象。则该实验的温度         (填“>”、“<”或 “=”)toc。要使甲继续溶解,又不改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采取的方法是         

(2)自然界的水会混有各种杂质,用下图所示装置净化水,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3)为保护水资源,实验室的废液需要处理后排放,为减弱含硫酸废液的酸性,不能选用的物质是         (填字母序号)。

A.废铁钉

B.二氧化碳

C.熟石灰

D.碳酸钠(4)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具有絮凝和杀菌消毒等作用。请将下列制取铁酸钠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2Fe (NO3)3+16NaOH+3Cl2 ="==" 6NaNO3+6NaCl+2Na2FeO4+         

答案

(1)①toc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同②<  ; 加适量水

(2)吸附          (3)B        (4)8H2O

题目分析:(1)①由图可知P点的含义是toc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同,②审清题意,题目的意思就是溶剂相同乙物质的溶解度较大,由图可知此时温度小于toc;加适量的水使其刚好溶解,此时溶液仍然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2)活性炭含有许多小孔,比表面积较大,吸附性较强,常用来吸附细小的杂质分子;(3)二氧化碳溶于水显酸性,不能减弱含硫酸废液的酸性;(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发生变化,所以空内应填入八个水分子,为8H2O。

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属于中考必考的题型,通常在选择题较为靠后的位置出现,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应熟知基础知识点,仔细审题,理解其曲线的含义。

问答题 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