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年俄国工农业生产及产业工人与战前水平比较表

材料二: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材料三:安徽凤阳小岗村外景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表明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察材料三,说明由此引发的1978年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比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苏俄的社会经济百业凋敝,产业工人大量减少。原因:连续的战争、战时 * * 主义政策的破坏等。
(2)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化的需要。
(3)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农业和工业协调发展;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