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5分)(1)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浓硫酸。请根据图(一)回答问题:

a.5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g;

b.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c.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后,甲、乙两试管中固体量的变化是   

除了加浓硫酸外,还可以加      物质,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40℃时将图(二)甲、乙、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0℃,

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关系是:      

答案

(1)a 、40      b、甲、乙

c、甲逐渐减少,乙的固体质量增多       NaOH固体或CaO

(2)乙>甲>丙

题目分析:溶解度曲线意义:1、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进而判断结晶的方法,①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即降温结晶),②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采用蒸发结晶,2、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3、可比较同温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4、可直接读出某温下,物质的溶解度

(1)a 、从曲线图可知:5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

b、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甲、乙

c、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向烧杯中加入浓硫酸,会使溶液温度升高,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甲、乙两试管中固体量的变化是:甲逐渐减少,乙的固体质量增多,还有NaOH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或CaO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2)从二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看出: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40℃时将图(二)甲、乙、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0℃,甲、乙都有晶体析出,仍然是饱和溶液,此时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乙>甲,而对于丙来说,它一降温,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质量都不变,质量分数仍然除在40℃时的状态,所以甲、乙、丙物质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关系是:乙>甲>丙

单项选择题

一、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116—120题。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255元提高到2010年的5919元,增加2664元,年均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年均增长8.9%。比“十五”期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速度高3.6个百分点。 2005—2010年农村居民纯收入及增长情况

 

2010年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人均2431元,比2005年增加1257元,增长1.1倍,年均增长15.7%。在工资性收入中,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 的收入人均1178元,比2005年增加610元,增长1.1倍,年均增长15.7%;外出务工收入人均1015元,比2005年增加557元,增长 12倍,年均增长17.2%。 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生产经营纯收入人均2833元,比2005年增加988元,增长53.6%,年均增长9.0%。其中,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 收入人均2231元,比2005年增加761元,增长51.8%,年均增长8.7%。农村居民家庭从事第二产业生产经营得到的纯收入人均182元,比 2005年增加74元,增长68.2%;从事第三产业经营得到的纯收入人均420元,比2005年增加153元,增长57.4%。 2010年农村居民得到的转移性收入人均453元,比2005年增加305元,增长2.1倍。其中,2010年各级政府给予的农业生产补贴收入人均118 元,比2005年增加100元,增长5.5倍;2010年农村居民领取的离退休金、养老金人均113元,比2005年增加82元,增长2.7倍;2010 年农村居民报销医疗费人均27元,比2005年增加24元,增长8.7倍;2010年农村居民领取最低生活保障收入人均12元,比2008年增加7元,增 长1.5倍。 2010年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人均202元,比2005年增加114元,增长1.3倍,年均增长18.0%,年均增速比“十五”期间高3.5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名义增长率约为()。

A.58.2%

B.63.7%

C.74.5%

D.81.8%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