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28分)历史观是历史认识的方法,是一种历史思维,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德国哥丁根学派最早提出西欧中心理论。这种历史观大肆 宣扬西欧白色人种的优越,认为西欧的历史是整个人类普遍的历史,始终是人类历史矛 盾运动的中心,整个世界的历史都应以西欧的历史来认识和剪裁,欧美以外诸地区、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在19世纪的世界历史的研究与世界史的编纂实 践中,充满着“西欧中心论”或可称之为“西欧中心史观”。

——据《全球化和全球史》等

材料三: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在1955年最先明确提出“全球史观”问题。他认 为今天历史学著作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的全球性,世界历史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建立 全球的历史观——即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这样才能抛弃西欧 中心论的偏见,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

——据《当代史学主要趋势》等

(1) 据材料一,指出司马迁研究历史的基本思想。简述这一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 (6分)

(2) 据材料二,概述“西欧中心论”的主要内容。分析在19世纪世界历史的研究中充 满“西欧中心论”的原因。(lO分)

(3)阅读材料三,与“西欧中心论”相比,“全球史观”有哪些突破?简述“全球史 观”产生的社会条件。(8分)

(4) 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历史观对历史研究的影响。(4分)

答案

(1)思想:“通古今之变”的“变通”思想和“成一家之言”的创作宗旨是其研究的基本思想。(2分,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正确摘录材料也可给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2)背景:国家统一;思想上实现“大一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中外联系密切。(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3)内容:宣扬白色人种的优越;强调西欧历史的价值。(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原因:工业革命在西欧逐渐完成并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西欧殖民扩张“高歌猛进”,对东方的殖民侵略变成最后的征服;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欧洲霸权地位确立;欧洲思想文化发展。(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4)影响:影响研究历史的视角和方法;决定历史认识的广度和深度。(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题目分析:

(1)从材料一概括司马迁研究历史的基本思想:“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研究古今朝代更替的规律,形成自己的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经济上,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思想上,思想“大一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外关系上,中外联系密切。

(2)从材料二概述“西欧中心论”的主要内容:大肆宣扬西欧白色人种的优越;以西欧为人类历史矛盾运动的中心;忽视欧美以外诸地区、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的独立存在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西欧的时代背景:政治上,西欧国家相继开展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逐步确立和发展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并且确立了欧洲的霸主地位,经济上,西欧国家通过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提高了综合国力;思想上,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对外关系,积极进行殖民扩张,侵略和殖民亚非拉落后国家。

(3)从材料三概括: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整体地看待世界;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的文明。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史观产生的社会条件:政治上,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逐步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随之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的崛起冲击着两极格局;不同文明互相融合;

经济上,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带来更多的是科技、经济和文化的相互交流、理解和尊重;

史学家本身历史观的转变。

(4)抓住历史观在每一段材料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