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作题

写 作  (55分)

请以“再次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55分)

[提示与要求]

(1)在横线处填写一个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2)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3)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5)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6)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答案

题目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且没有提示。补题时要注意要求中的“在横线处填写一个词或短语”,构思时要注意“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等要求。补词,如流泪、感动、失败、跌倒等,补短语,如来到你的门前、感悟亲情、经历磨难、拿起手中的笔、与你相遇等。补题要以熟悉、小、新为原则,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和熟悉的材料、主题来写。构思时要把内容拉到自己熟悉的方面。比如“再次来到你的门前”就可以把内容拉到自己熟悉的亲情、友情、师生情等方面。

点评: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很关键,补出的题目显示了作文的选材、立意、情感态度及语言能力,同时也决定作文成败。

补全题目常用方法:.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越是熟悉的角度、内容,我们写作时的把握也就越大。补全题目,首先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人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运用修辞手法。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可运用上修辞,使文章灵动,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各层次公共教育资源。它包含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三者是个统一体。

  教育起点公平是指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受教育权利。受教育权利公平是最基本的教育公平,主要体现在价值层面和制度层面,包括每个人公平地享有受教育权利,公平地享有个人发展所必需的教育资源,公平地享有对高级教育利益的竞争机会权。其衡量标准可定位在“让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过程公平体现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它不仅包含诸如“教师能公平地对待学生”这样主观方面的公平,而且还涵盖主要表现在教育活动有形投入方面的客观因素的公平。其衡量标准可定位在“让受教育者都有机会获得适合个人特点的教育”。

  教育结果公平是指每个人都能有效利用所提供的教育机会,取得符合其个性、智力、能力的学业成就,从而为其未来发展创造条件,最终体现为学业成就和教育质量的平等。从实质上说,教育公平不是让所有受教育者都达到同样的发展程度以示平等,而是在教育结果上培养出适应社会多样需求的人才类型;不是人简单的、某一方面素质的平等发展,而是综合个性的全面发展;不是统一标准、千人一面,而是在具备了基本的知识、能力、道德素质的基础上,个性潜力得以正确对待与评价,并得以充分挖掘。因此,教育结果的公平是一种实质性的公平,其衡量标准可定位在“让受教育者人人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由于当前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供给量严重不足,这已上升为突出的社会矛盾,对和谐社会建设构成一种资源性和体制性障碍。在这个意义上,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可以统一起来,具体表现为,教育质量涵盖并体现在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三种状态中,三种公平的实现反过来又能促进教育质量提高。我们把这种命题关系称之为“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选自《新华文摘》2007年第20期,有删改)

小题1:从原文看,下列对“教育公平”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体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各层次公共教育资源是教育公平的表现。

B.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是个统一体,它们也是教育公平的组成部分。

C.体现在价值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受教育权利公平,是每个人享有的最基本的教育公平。

D.能在教育结果上培养出适应社会多样需求的人才类型是实质性教育公平的一种表现。小题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教育起点公平是指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受教育权利,其中一项内容是让每个人都能享有优质教育资源。

B.因为教育过程公平既包含主观方面的公平,又包含客观因素的公平,所以它体现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

C.教育结果公平最终体现为学业成就和教育质量的平等,其衡量标准是“让受教育者人人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D.“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指的是让教育质量涵盖教育公平,让教育公平促进教育质量提高,二者是有机的整体。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