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A、B、C三种物质中,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P点表示t1℃时B、C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等

C.一定温度时,要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增加溶质的方法

D.20℃时,给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有晶体析出的是A物质

答案

答案:D

题目分析:溶解度曲线意义:1、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进而判断结晶的方法,①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即降温结晶),②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采用蒸发结晶,2、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3、可比较同温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4、可直接读出某温下,物质的溶解度,A、从图可以看出:t2℃时,A、B、C三种物质中,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正确,B、t1℃时,B、C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一点,所以P点表示t1℃时B、C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等,正确,C、一定温度时,要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增加溶质的方法,正确,D、20℃时,给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不考虑溶剂的蒸发),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有晶体析出的是C物质,错误,故选D

阅读理解与欣赏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 (选自西汉刘向《书苑》第二十卷)

[注释] ①牸牛:母牛。 ②夷吾:即管仲。 ③咎繇:人名,法官。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臣请               (2)管仲正衿再拜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若有见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屠起,以刀劈狼首

B.生子而智若愚,巧若拙

C.使尧在上,咎繇为理使之冲烟而飞鸣

D.公愚矣臣知不如徐公美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

小题4:阅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3分)

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                    ,“修政”的内容是                    。从中可以看出,管仲是一个                                          的人。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