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0世纪中国的民主化进程艰难曲折。

材料一 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国家,新生的中华民国顺应世界潮流,仿照美国的政治制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将国会、选举、多党制、三权分立、言论自由以及共和精神一一引进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并在其后十三年的实践中建立了完整的民主政治运作的基本规则。民初的议会政治虽然屡遭挫折……但它开创的民主政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

——林炯如《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过程所体现出来的主要特点。(6分)

(2)材料二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实现的?(9分)

答案

(1)特点:借鉴性,较全面地学习了美国的政治制度;进展快;曲折性;持久性。

(2)实现:通过《共同纲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召开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题目分析:

(1)根据材料一“...顺应世界潮流,仿照美国的政治制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将国会、选举、多党制、三权分立、言论自由以及共和精神一一引进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并在其后十三年的实践中建立了完整的民主政治运作的基本规则...但它开创的民主政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即可概括出其特点。

(2)材料二中的“民治”的含义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考查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根据教材的说明,主要有通过《共同纲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召开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综合

一科学考察队,沿图上的路线进行综合考察,根据题中提供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6月1日,考察队到达俄罗斯的北地群岛,当地有人反映,近十多年来,这个北冰洋中的岛屿已开始生长阔叶林,面积逐步扩大。此事是否可信?               ,理由是                                                      

(2)6月22日,考察队坐飞机抵达印度的加尔各答机场(23°26′N,87°E)。当地正午12点,烈日炎炎,酷暑难当,有人突然发现,机场上的旗杆竞没有影子。此事是否可信?            ,理由是                                            

(3)6月23日—6月26日,考察队乘坐海轮离开印度加尔各答抵达印度尼西亚的坤甸市。海轮在印度洋上航行时,海面一直刮西南风。此事是否可信?             ,理由是                                                    

(4)6月27日,考察队坐飞机到达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城市墨尔本。墨尔本市郊的牧场上,牧草一片枯黄,牧民们说,年中最冷的时期就要到了,必须为羊群储存足够的饲料,并搭建御寒的畜棚,让羊群安全过冬。此事是否可信?                  ,理由是                                                    

(5)7月1日,考察队到达俄罗斯设在南极洲的永久性科学考察站——东方站。这里降水极少,天空中也没有云,一连10天,竟没有看到太阳,暗黑的天幕上,星星在不断地闪烁。此事是否可信?            ,理由是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