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代时期,由于政局动荡、战乱频繁,传统的官学、私学均遭重创,一种新型学校——书院兴起。宋、元、明时书院进入兴盛时期。宋、元、明的书院一般由地方政府兴建,并为学校提供教学设施和一定的经费。但地方政府并不干预学校教学及管理,而是聘任社会名流尤其是理学大师担任山长(即校长),负责书院的教学及管理。如朱熹、陆九渊、王阳明都曾担任白鹿洞等著名书院的山长。鉴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为节约开支,书院除山长外,专职的管理人员很少。许多管理人员是由学生兼职的,由山长在学生中挑选优秀者担任经长、学长等,参与书院的日常教学管理。书院由于主办人名气大,加之不收费或很少收费,因而吸引了许多学子尤其是平民子弟前来求学,一些著名的书院在校生经常达到数百人甚至高达上千人。书院提倡讲学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山长主讲儒家经典,然后引导学生探讨、争辩、论证。书院除了对学生进行儒家文化、道德修养教育外,还引导学生评论时政,针贬社会弊病。明末著名文人顾宪成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汇聚了一大批社会正直的士大夫,号称东林党人。东林党人在明末反对黑暗政治和宦官魏忠贤专权的斗争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书院新颖的办学理念受到近代以来许多教育家的赞赏。现在许多国内著名大学的校训就出自白鹿洞等著名的古代书院。

材料二 清朝建立后,书院一度遭到禁止。后虽又重建,但政府开始对书院严加控制。乾隆皇帝曾亲自下诏对书院的招生、教学、考核等做出严格规定,此后的书院与正规的官学、州学、县学已无区别。书院的招生人数、办学质量大幅下降,社会上的影响也随之下降。鸦片战争爆发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书院逐渐停办,退出了中国的教育舞台。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明时期书院的办学特点,(10分)并分析书院产生的重大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朝书院逐渐衰亡的原因。(7分)

答案

(1)特点:办学体制新颖,公办民营;教学管理新颖,学生参与管理;办学方法新颖,倡导讨论、争辩;名人任教,办学规模大;教学联系时政。(每点2分,共10分)

影响:加强了理学的社会影响和正统地位;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有利于教育平民化;有利于培养具有自主精神的优秀人才,提高了学校教育的质量;对弘扬社会正气、政治清明起到一定作用;对近现代教育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每点2分,共8分)

(2)原因:清政府文化专制的加强,书院办学质量的下降;(3分)近代工业化潮流(或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书院不能适应新的形势;(2分)西方新式学校发展,冲击了书院教育。(2分)

题目分析:(1)特点:由“一般由地方政府兴建,……负责书院的教学及管理。”可以得出“办学体制新颖,公办民营”;由“为节约开支,书院除山长外,……参与书院的日常教学管理”得出“教学管理新颖,学生参与管理”;由“书院提倡讲学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山长主讲儒家经典,然后引导学生探讨、争辩、论证”可以得出“办学方法新颖,倡导讨论、争辩”;由“书院由于主办人名气大,……在校生经常达到数百人甚至高达上千人”可以得出“名人任教,办学规模大”;由“还引导学生评论时政,针贬社会弊病”得出“教学联系时政”。需要仔细阅读材料,逐条列出即可。

影响:由材料中的“朱熹、陆九渊、王阳明都曾担任白鹿洞等著名书院的山长”、“山长主讲儒家经典”可以看出其影响是“加强了理学的社会影响和正统地位”;由上一问中的“特点”可以推论出其他的影响。

(2)由材料中的“政府开始对书院严加控制”、“招生人数、办学质量大幅下降”可知原因之一是“清政府文化专制的加强,书院办学质量的下降”;根据材料所提供的时间“鸦片战争爆发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近代经济和教育的发展,书院已经不能适应近代化的需要了,也是其中的原因。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