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24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战略家富勒说:1588年西班牙舰队的失败就好像一个耳语一样,把帝国的秘密送进了英国人的耳朵,那就是在一个商业的时代,赢得海洋要比赢得陆地更为有利。

------摘自戴旭《海权决定大国兴衰》

材料二 中国兵船甚少,岂能往堵敌国海口?上策固办不到,欲其自守,亦非易言。自奉天至广东,沿海延袤万里,口岸林立,若必处处宿以重兵,所费浩繁,力既不给,势必大溃。惟有分别缓急,择尤为紧要之处,如直隶之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系京畿门户,是为至要;江苏吴淞至江阴一带,系长江门户,是为次要。盖京畿为天下根本,长江为财赋奥区,但能守此最要、次要地方,其余各省海口边疆略有布置,即有挫失,于大局尚无甚碍。

-------摘自李鸿章《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二十四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英两国海权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目的。(8分)

(2)中英两国海权思想的实践在19世纪产生了怎样截然不同的结果?试分析其原因。(16分)

答案

(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西欧国家海外扩张的时代;两次鸦片战争失败,面临统治危机。(4分)目的:争夺商业霸权;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清朝统治。(4分)

(2)英国确立起世界霸主的地位; 甲午战败,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4分)

原因:英国:较早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英国的海权思想先进适应了海洋时代的到来;(6分)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日益腐朽;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 李鸿章消极的海权思想。(6分)

题目分析:(1)对历史背景的分析首先要把事件放到特定的历史时期;依据材料一可以判断出英国海权思想的产生的大背景是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依据材料中的“那是一个商业的时代”可以看出,其目的是争夺商业霸权。材料二反映了李鸿章倡导筹划海防,依据所学这属于洋务运动的内容,故回答洋务运动的背景即可;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李鸿章筹划海防的目的是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封建统治。

(2)第一小问注意题目要求的是“19世纪”,故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中国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原因依据所学的英国19世纪成为世界霸主的政治经济因素回答,中国依据所学洋务运动及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回答即可。

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