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
——摘自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材料二 中国的家族社会有着古老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并且强调家庭和宗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但清末最后十年里,这一基础摇摇欲坠。儒家思想中诸如家庭忠义、孝道、贞节、三纲五常等观念已被西方思想中的个人主义、自由思想和男女平等观念代替。人们逐渐认识到,个人不仅是家庭的一员,更是社会、国家的一员,而且个人拥有即使是家庭中的长者也不能剥夺的权利。年轻一代的中国人开始宣布从家庭中独立出来,并把儒家教导的各种合理关系,斥之为过时的和封建的,家长的全能地位受到了挑战。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82年-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的构成(%)
年份 | 1982年 | 1990年 | 2000年 | 2005年 |
合 计 | 100 | 100 | 100 | 100 |
一人户 | 11.85 | 8.46 | 12.12 | 14.13 |
二人户 | 12.43 | 14.27 | 23.51 | 28.67 |
三人户 | 20.67 | 33.5 | 39.58 | 37.57 |
四人户 | 23.22 | 24.1 | 14.31 | 11.11 |
五人及五人以上户 | 31.83 | 19.67 | 10.48 | 8.52 |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大家庭的基本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家庭发生的变化及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家庭的发展特点及其折射的社会趋势。(7分)
(1)以血缘为基础世代同居;共同劳动,财产共享;家庭关系和睦。(6分)
(2)变化:传统家庭价值观念逐渐被替代;个人(公民)意识增强;家长制受到挑战。(6分)
原因: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动;西方价值观的冲击。(6分)
(3)特点: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小家庭式样愈益多样化。(4分)
趋势:城镇化(或城市化);工业化(或现代化)。(3分,答出其中一点2分)
题目分析:
(1)本小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一逐句概括即可。“六世同居”、“五代同居”可概括为以血缘为基础世代同居;“饮食一道,财产共有”、“ 也同耕共食” 可概括为财产共享,共同劳动;“不分彼此”、“不曾折箸争吵过” 可概括为家庭关系和睦。
(2)第一小问发生的变化根据材料概括。“已被西方思想中的个人主义、自由思想和男女平等观念代替”、“人们逐渐认识到,个人不仅是家庭的一员,更是社会、国家的一员,而且个人拥有即使是家庭中的长者也不能剥夺的权利”和“家长的全能地位受到了挑战”的信息可归纳出传统家庭价值观念逐渐被替代、公民意识增强、家长制受到挑战。原因结合晚清时代特征,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来分析即可。
(3)本小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表格中家庭户规模的构成的比例数据可直接归纳出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小家庭式样愈益多样化。第二小问,趋势结合当代经济发展的特点来思考,可归纳出城镇化、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