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选题

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下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框架ABCD固定在水平面内,AB与CD平行且足够长,BC与CD夹角θ(θ<90°),光滑导体棒EF(垂直于CD)在外力作用下以垂直于自身的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框架中的BC部分与导体棒在滑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导轨良好接触,光滑导体棒EF经过C点瞬间作为计时起点.若金属框架与导体棒是由粗细相同的均匀的同种材料组成的导体,下列关于电路中电流大小I与时间t、消耗的电功率P与导体棒水平移动的距离x变化规律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设导轨间距为L.

  当导体棒移动距离x≤xBCcosθ时,

       感应电流I=

E
R
=
Bxv
ρ(x+xtanθ+
x
cosθ
)
=
Bv
ρ(1+tanθ+
1
cosθ
)
,一定.

       电路中消耗的功率P=

E2
R
=
B2v2x
ρ(1+tanθ+
1
cosθ
)
,则P∝x

   当导体棒移动距离x>xBCcosθ时,

       感应电流I=

BLv
ρ(2x+xBC-xBCcosθ)
,当x增大时,I减小,两者是非线性关系.故B正确.

       电路中消耗的功率P=

E2
R
=
B2L2v2
ρ(x+xBC+x-xBCcosθ)
=
B2L2v2
ρ(2x+xBC-xBCcosθ)
,当x增大时,P减小,两者是非线性关系.故D正确.

故选BD

单项选择题
材料题

在世界大战剧烈厮杀的背后,经济往往扮演着特殊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1938年大国国防开支(以当时百万美元为单位)

——根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编制

材料二 军火制造不仅提供了想象中的安全,还提供了就业机会。例如,美国的失业人数直到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开始重整军备时才大大减少。同样,希特勒因实,行庞大的重整军备的计划,才迅速解决了他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失业问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希特勒之所以能最成功地使其国家摆脱经济萧条,是因为他在其国家的备战方面做得最彻底。——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总的来看,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都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当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和伴随商业角逐的外交战仍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时,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冒险,因此战争不可避免。——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下》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国防开支呈现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30年代形成上述特点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作者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提出了什么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市场经济出现的“运行故障”有何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鉴于二战带来的巨大损失,为缓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二战后初期,西方各主要国家经济政策出现了怎样的调整?国际社会又作了哪些共同的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