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从永徽六年武氏立为皇后,至武后卒年为止,“录取进士为1157人,此数为高祖进士的44.5倍,太宗进士的5.6倍。天授元年十二月:“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另《唐大典》曾记载有:“武举以七等阅其人。”其内容为:“射长垛、骑射、马枪、步射、才貌、言语与举重。”《新唐书》中载:“武后以吏部选人,多不以实,乃命试日,自糊其名暗考,以等第判之,判之糊名,自此始也。”“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武则天当政期间国内出现了“广开庠序,大敦学校,服膺训典,尊尚师儒……四海之内,靡然成风”的文治局面。

材料二 宋代洪迈在《客斋随笔》说:“汉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谓不明”,清代赵翼谓其为“女中英主”。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很多功绩都没有提,只保留了十五件大事:杀王皇后、萧淑妃;贬褚遂良、韩瑗;阻止李治亲征高丽;杀上官仪;泰山封禅;杀惟良、怀运;杀贺兰敏之;封赏武承嗣;令王公以下皆习《老子》;每岁明经,准《孝经》、《论语》策试;为母服齐衰三年;杀周王显妃赵氏;鸠杀太子李弘(传说,存疑);贬郇王素节;废太子李贤。历史学家孟宪实说,司马先所处的北宋,皇后、皇太后的权力很大,女主问题很严重,为了防止她们效仿武则天,司马光就在《资治通鉴》中故意妖魔化武则天,弱智化唐高宗。

(1)材料一反映了武则天怎样的科举政策?(7分)

(2)据材料二,你如何看待对武则天的评价。(8分)

答案

(1)扩大科举取士规模;设武举,重视人才的综合素养;设殿试;创糊名。(7 分)

(2)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褒贬不一;武则天对中国历史的政治、经济发展的重大贡献应给予肯定;历史人物评价应该综合其历史事迹进行全面辨证评价;司马迁在《资治通鉴》中带有政治目的的评价是不客观和真实的。(8 分)

题目分析:(1)本问考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归纳,关键信息:“此数为高祖进士的44.5倍,太宗进士的5.6倍”、殿试自此始、判之糊名、武举以七等阅其人、“射长垛、骑射、马枪、步射、才貌、言语与举重。”

(2)材料二反映历史上对武则天评价褒贬不一,故应一分二为的客观评价,辩证分析材料二对武则天的评价。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