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今天(1940年2月20日)延安各界人民代表开宪政促进会的成立大会,是为了发扬民意,战胜日本,建立新中国。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它不是旧的、过了时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所谓民主政治;同时,也还不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孙中山曾说过“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世界上历来的宪政,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宪法去确认它。中国则不然,中国的革命尚未成功,国内除边区等地而外,尚无民主政治的事实。所以现在的宪政运动是争取尚未取得的民主,不是承认已经民主化的事实。

这是一个大斗争,决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

——毛 * * 《新民主主义宪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95年前后中国人对宪法态度的变化及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 * * 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特点及其进步意义。(8分)

答案

(1)变化:1895年前很少有人了解;1895年后明确提出立宪。(3分)原因:1895年前宪法较抽象,宪法约束君权;1895年后维新变法的需要。(4分)

(2)特点:认为宪政就是民主政治,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就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争取民主宪政与抗日救亡相结合。(4分)意义:巩固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揭露蒋介石专制独裁的阴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4分)

题目分析:第(1)问,抓住材料中的“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和“1898年,康有为……定宪法公私之分”这两句话可以得出“变化”的答案;依据材料中的“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等信息,可以推导出两个变化的原因。第(2)问,仍然是考查提炼信息的能力,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可以得出宪政思想的特点并进而推导出进步的意义;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