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国有兴革,何以使民不疑?国有征敛,何以使民不怨?兴革视民之俗,何以杜其疑而使之和?征敛视民之力,何以平其怨而使之服?权衡枢纽,必在议会。……所拟定的府县议会议员,至多不过5人,而且选举人与被选举人限于“有家资或有品望”的绅士。

——张謇《变法平议》

材料二  1909年10月,江苏谘议局议长张謇就发起组织谘议局联合会。分别以“预备立宪公会”和江苏谘议局研究会等名义宴请各省议员代表。对于请愿书和请愿团成员,张謇都仔细斟酌,并发表《请速开国会建设责任内阁以图补救意见书》,情真意切,情理交融,从列强瓜分中国谈起,将国家的危机娓娓道,最后落脚到只有速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方可全国上下一心以共同抵御外侮,否则,就使得爱国者灰心,人心殆失……1909年底开始,轰轰烈烈的请开国会运动序幕拉开。

——《张謇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参与及影响》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张謇的政治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主张产生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謇活动的积极作用。(6分)

答案

(1)主张:①地方:建立府县议会,绅士担任府县议会议员。②中央:举行国会运动,实行君主立宪。(4分)

原因:①列强侵略加剧,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清政府的腐朽封建统治,激起了社会矛盾的激化,革命高潮蓬勃发展。 ② 张謇代表立宪阶层的主张,反对革命,希望通过和平的手段、渐进的方法改良政治。(5分)

(2)①扩大乡绅在地方自治活动中的权力,开展了一系列的君主立宪活动,客观上为革命的爆发提供了催助剂。②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要求改变君主专制,客观上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6分)

题目分析:(1)从材料“权衡枢纽,必在议会。……所拟定的府县议会议员,至多不过5人,而且选举人与被选举人限于“有家资或有品望”的绅士”可以概括出张骞的主张是建立府县议会,绅士担任议员;材料二说的是张骞主张实行君主立宪,举行了国会运动。原因可以从民族危机和张骞代表的阶级利益及特点等方面来说明。(2)张骞的活动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虽然以失败以告终,但是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客观上有利于革命运动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清政府自身的一些变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起到了一些思想启蒙的作用。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B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