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洪秀全起自布衣,驱逐异族,虽及身而亡,固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也,因深慕其为人……五十年前,太平天国即为纯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

——孙中山《民生主义与社会革命》

材料二

“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权。”

——孙中山《太平天国战史序》

材料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政治纲领》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孙中山对待太平天国运动是一种什么态度?(2分)扼要指出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3分)

(3)对比材料三与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运动的相似点。(2分)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在吸取太平天国运动教训的基础上又是如何推动中国革命前进的。(6分)

答案

(1)态度:肯定态度。(2分)原因:反对满清贵族统治的需要。(2分)

(2)失败原因:没有建立现代政体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3分)

(3)相似点:都主张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2分)推动的体现:提出了民权主义的要求;推翻了满清贵族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各2分,共6分)

题目分析:(1)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洪秀全起自布衣,驱逐异族,虽及身而亡,固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也,因深慕其为人。”可见孙中山对太平天国运动持肯定态度,原因是孙中山希望通过民族革命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

(2)材料二中孙中山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太平天国运动是单纯的民族革命,只通过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而没有实行民权主义,没有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等权利。

(3)材料二中孙中山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材料三三民主义中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两场运动都主张通过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不同之处是三民主义还提出了民权、民生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等权利;通过核定地价实现国民共享。

单项选择题


张先生是某企业的策划总监,工作收入较高且稳定;张太太是某国有企业普通职工,收入也较稳定。夫妻两人有一女儿,现刚满一岁。夫妻双方父母都已退休在家,有养老金和基本医疗保险。虽然如此,但是张先生还是希望对自己的家庭作一个理财规划,经过初步沟通面谈后,理财规划师获得了以下家庭、职业与财务信息:
一、案例成员
家庭成员年龄(岁)职业状况特点
张先生33某企业策划总监四险一金齐全,收入稳定
张太太30某国有企业普通职工四险一金齐全,收入稳定
女儿1
双方父母NA退休有养老金和基本医疗保险
二、家庭收支情况
                        表1 家庭年收支状况 (单位:元)
收入金额支出金额
工作收入保险费支出11852
张先生工作收入140000基本生活费支出60000
陈女士工作收入60000娱乐开支28148
收入总计200000支出总计100000
年结余100000

                        表2 家庭月收支状况 (单位:元)
收入金额支出金额
工作收入
张先生工作收入11667其他支出7346
陈女士工作收入5000
收入总计16667支出总计7346
月结余9321
三、家庭资产负债状况
                        表3 资产负债表 (单位:元)
资产金额负债金额
金融资产
定期存款77000
货币型基金40000
股票型基金10000
一年期人民币理财产品80000
国债166000
分红型保险7000
股票20000
资产总计400000负债总计0
净资产400000
四、假设条件
年通货膨胀率为5%;年收入保持稳定;每月开支已包括女儿学前教育费;买车后每月增加2000元开支;计算的时间点为今年年初。
结合全球资本市场近十年实际收益率及我国资本市场现状判断基金年化收益率:按股票型15%,平衡型10%,债券型7%,黄金5%计算。

当前大多数国家的养老保险体系有三个支柱,即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 )。

A.商业养老保险

B.年金养老保险

C.基金养老保险

D.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

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