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 中国的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1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超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正是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1)农民为什么放弃种植粮食转而种桑植茶?(6分)
(2)你如何看待上述变化?(8分)
(1)主要原因是丝、茶的大量出口,使丝茶畅销,种桑植茶有利可图。(6分)
(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开始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逐步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农民利用世界市场组织生产,使农产品的商品化提高,增加了收益。(8分,言之成理即可)
题目分析:(1)结合所学史实和政治学常识可知“正是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是受利益的驱动,即丝、茶的大量出口,使丝茶畅销,种桑植茶获利远远超过粮食收入。(2)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中国近代的农业发展已经受到资本主义商品市场的巨大影响,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开始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逐步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