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钙、铁、锌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我们应当合理膳食,不挑食,不拣食

B.近期我国某些城市PM2.5爆表,其原因之一是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C.若用蒸馏水湿润过的pH试纸测定石灰水的酸碱度,测量结果将会偏小

D.可以通过测量当地雨水的pH,了解当地空气的污染情况

答案

A、钙属于常量元素,铁、锌属于微量元素,故A错误;
B、化石燃料的燃烧不但会增加有害气体,也会增加 PM2.5的含量,故B正确;
C、石灰石显碱性,用水湿润试纸相当于加水稀释溶液,会导致碱性减弱,其pH会减小,故C正确;
D、通过测定雨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气中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的含量,进而了解当地空气的污染情况,故D正确.故选A.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借助萤火虫的发光基因,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史蒂夫·凯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鉴定出第一个植物生物钟基因。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植物周期行为——生理节律的奥秘。虽然这些行为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如光照长短等,但植物学家一直认为生物钟是植物感知外界条件的决定因素。要鉴定生理节律的生物钟基因,通常有两个关键问题:第一,生理节律能否被检测到,第二,需要找到这种生理节律的异步个体。植物光合作用节律用常规方法是难以检测到的,史蒂夫·凯领导的研究小组借助萤火虫的发光基因,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该研究小组把萤火虫的发光基因作为标记基因,使之与一种叫拟南芥的植物的调控光合作用基因相联。待植物萌发后,喷施一种能使萤火虫发光的化合物,结果每当拟南芥的生物钟活化光合作用,幼苗便开始发光。这样就容易检测出这种植物的光合作用节律。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拟南芥植株的光合作用周期为24小时,但其中有些植株的光合作用周期介于21~28小时之间。通过正常植株(光合作用周期为24小时)和突变类型(周期介于21~28小时之间)的遗传图谱比较,他们发现拟南芥控制光合作用的生物钟基因位于第五染色体上。生物钟基因的发现,将有助于科学家深入了解植物是怎样调节其生理节律的。

第一段中提到“植物生物钟”,第二段提到“植物周期行为”、“生理节律”和“异步个体”。对文中这四个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四个概念完全相同

B.四个概念各不相同

C.前两个概念相同,后两个概念也相同

D.最后一个概念不同于前三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