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中 * * 党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8日审议通过了《中 * *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十二五”规划纲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及其它报告。

小题1: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之前,中 * * 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建议》听取个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认识等意见和建议。这表明()

①中 * * 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执政的友党关系

②我国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

③各民主党派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④我国实行中 * *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小题2: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议》,国务院根据中 * * 的建议起草了“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并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材料表明()

①中 * * 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③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④中 * * 提出的方针政策是通过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变为国家意志的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小题3: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这表明()

①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一府两院”对全国人大负责,受全国人大监督

③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全国人大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行使决定权和监督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小题4: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共收到代表提出的议案560多件,议案数量比去年增加了12.5%。这些提案不但议题广泛,而且形式规范。这说明()

①人大代表的履职意识不断加强

②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间接行使者

③人大代表享有提案权

④人大代表的权利不断扩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小题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表现在()

①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②它保证了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它国家机关

③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④它实现了选民通过直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本小题考查的是民主党派。中 * * 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表明我国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我国实行中 * *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④符合题意。

小题1:本小题考查的是中 * * 党。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议》表明中 * * 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①③符合题意。

小题1:本小题考查的是全国人大。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说法是错误的,所以选择C。

小题1:本小题考查的是人大代表。代表提案不但议题广泛,而且形式规范,这说明人大代表的履职意识不断加强,人大代表享有提案权,①③符合题意。

小题1:本小题考查的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①③符合题意。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文观止》说:“晋武帝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你认为原文段从哪四个角度感动了晋武帝司马炎之心?

(1)第一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8字。)

(2)第二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2字。)

(3)第三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2字。)

(4)第四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字。)

3.下列对这两段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几段重在叙事中动以深情,这两段则重在陈情中晓之以大义。

B.在陈情中既表述了自己“愿乞终养”的决心,又表达了活着尽忠效死,死后亦当感恩图报的感情。

C.第一段融情于理,连用“凡在”“况臣”“且臣”“今臣”“但以”“是以”等词,曲折而有条理。

D.作者用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意在表明孝比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