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21世纪头20年小康建设的目标是[ ]

①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      

②较高标准的小康

③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                

④精神文明的小康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C

论述题

(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2年11月15日,中 * * * * 习 * * 在十八届中 * * 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材料二:2013年1月8日,中 * * 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 * * 李克强在会见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莫斯科维奇时强调指出,当前,发达国家面临突出经济矛盾,新兴市场国家也难题众多。大家应走到一起,增强互信,凝聚共识,集聚智慧,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经济金融领域的紧迫挑战。希望法方继续为高技术对华出口创造条件,交推动欧盟取消对华技术出口管制。李克强指出,中国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突出,最大差距是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缩小这两大差距是实现两花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也会激发巨大的发展潜力,这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直面两大差距,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解决的基本途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在提高城镇化质量,并破解城市二元结构,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走出生态、节能、集约的城镇化路子。

(1)材料一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经济生活的哪些道理?(8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应该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8分)

(3)面对材料二中反映的国内国际问题,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应该如何积极应对?(12分)

问答题


案情:张某现年70岁,住甲市A县农村,夫亡,独自抚养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长大成人,并为他们成家立业。后由于张某早年劳累过度,晚年体弱多病,医疗费成为三个儿媳的心病,甚至最后以死威胁,使三个儿子不敢为其母看病就医。大女儿和二女儿对母亲也不闻不问,只有家境最不好的住B县的三女儿时常照顾母亲,为母亲看病,并将母亲接到自己身边照顾一年之久。为此三女儿与其他兄弟姐妹反目成仇。 1999年3月,三女儿以自己名义向B县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其他五个兄弟姐妹给付赡养费,人民法院以主体不适格为由,驳回了三女儿的起诉,其他儿女得知消息后,更加有恃无恐。2000年1月,张某病情恶化,急需大笔住院费,三女儿要求其他兄弟姐妹分担费用,但均遭拒绝;三女儿气愤之下,于2000年2月,携母亲到A县人民法院起诉,再次要求其他兄弟姐妹给付赡养费,并请求先予执行。人民法院受理后,认为先予执行理由合理,遂在要求张某其他五个儿女交付赡养费以前,径直扣押了大女儿的运输车、大儿子的拖拉机和三儿子的摩托车,对于其他几个子女没有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开庭时,大女儿、大儿子和三儿子拒不到庭,法院遂缺席判决,由六个子女每人每月给付赡养费100元,并负担今后张某的医疗费。
判决下达后,三女儿不服,口头提出上诉称,其对母亲照顾较多,应当减少赡养费,其他几个子女应当多给付赡养费。大儿子书面向该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称其母为三女儿上学花费不少,理应三女儿多承担赡养费。其他几个儿女没有提出上诉。上诉期间,大儿子赌博时被公安人员发现,逃跑时跌落山崖摔死。
问题:

A县人民法院采取的先予执行措施是否合法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