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3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材料二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

材料三 唯天子受命干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

——《春秋繁露》

材料四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文公文集》卷七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2分)

(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1分)材料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2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哪些方面。(4分)

答案

(1)主张: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孟子认为君臣应该互相尊重(2分)。

(2)作者:董仲舒。(1分)

材料三:神化君权;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2分)

材料四: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臣服从君是天理。(2分)

(3)变化:西汉武帝时开始确立独尊地位;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2分)

原因:儒学因时而变,适应君主专制统治需要。(2分)

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

题目分析:(1)依据材料一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以看出孔子主张君臣之间有等级、名分、秩序;依据材料二中“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可以看出孟子主张君臣之间要相互尊重。

(2)依据所学知识,材料三的作者是董仲舒;根据材料三中“唯天子受命干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可以看出董仲舒认为君权神授,臣子要绝对服从君主;依据材料四中“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由此可以看出,朱熹认为三纲五常乃是天理,臣子服从君主也是天理。

(3)依据所学知识,西汉武帝时期,采用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南宋以后,程朱理学被统治者确立为官方哲学,对维护此后六七百年的专制主义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其变化的原因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儒学不断发展和创新,内容不断丰富,适应了统治阶级加强统治的需要。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儒学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