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25分)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 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民主的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3分)

(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2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8分)

(4)从“经济”、“中学”、“粉丝”3个词语中任选1个,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的历史变化。(2分)

答案

(1)科举制度(1分);“究天理”(2分)

(2)变化: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2分)

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3分)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2分)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3分)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2分)

(3)代议制度建立;(2分)代议制民主具有优越性,如可适用于地广人多的国家;(3分)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如选民范围日益扩大;并扩展到更多国家。(3分)

(4)本问总分2分。考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第(4)问,指出一个时期的含义或用法,给1分,指出两个及以上时期的含义或用法,给3分。

题目分析:本题以话题引入考查中西思想的发展与交融,跨度大,注重线索梳理和综合分析。第(1)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宋明理学(程朱理学),解答时注意关键信息“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可以分析的出古代的科学和程朱理学有很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第(2)问实际上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及阶段特征,学习西方内容的变化可以结合信息“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从事科学,讲求政艺”“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概括,在此基础上结合19世纪中叶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演变的背景(政治、经济、思想等)分析。第(3)问考查西方民主思想的变化,注意答题角度“西方民主政治发展”。从材料“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民主的惟一形态”进行分析。第(4)问具有开放性,注意根据第(2)(3)问总结分析思路,明确答题角度(含义或用法变化过程及原因)

实验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