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2005年末,某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 800万元,产品销售成本650万元,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38万元,其他业务收入200万元,其他业务支出150万元;管理费用100万元,财务费用40万元,营业外收入100万元,营业外支出120万元;当年实现利润总额2万元,并按所得税税率18%计算应纳所得税0.36万元。 经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对该企业进行审计,核实有关账簿内容如下: (1)管理费用50万元,其中:业务招待费8万元,新购置的一辆小汽车14万元; (2)财务费用40万元,其中:尚未交付使用的融资租赁设备发生的利息6万元;逾期还贷,银行按规定加收的利息5万元, (3)营业外支出120万元,其中:保险公司赔偿企业遭受自然灾害损失20万元, (4)本年实际收到税务机关先征后退的增值税 10万元,未计入补贴收入账户; (5)本年盘盈价值20万元的设备一台,已计入固定资产账户,当年提取折旧1万元。 请依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有关规定,计算以下问题:

支付业务招待费调整额;

答案

参考答案:(1)支付业务招待费,超过汁税标准应予调整。 8-(800+200)×0.005=3(万元)(2)新购置的小汽车属资本性支出,不得在所得税前列支。(3)尚未交付使用的融资租赁设备发生的利息支出,资本性支出不得在所得税前列支。(4)遭受自然灾害损失有赔偿的部分,不得在所得税前列支。(5)本年实际收到税务机关先征后退的增值税,应并入企业利润征收所得税。(6)盘盈价值20万元的设备一台,不得计提折旧。(7)企业当年应纳所得税税额 =2+3+14+6+20+10+1=56(万元) 应纳所得额税=56× 33%=18.48(万元)

多项选择题

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着力推进民生建设,一系列影响中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民生政策陆续出台,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党的十七大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2009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难情况下,我国政府更加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央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财政支出明显增加,但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仍然低于同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一些地方和部门经常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各种名目挤占挪用改善民生的资金,政府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的质与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由于目前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中民生保障和改善类指标权重低,加上多数民生指标缺乏明确的量化考核标准,对地方政府难以形成硬性约束,一些地方政府仍然保持着强烈的GDP冲动,习惯于抓经济、抓速度,忽视抓社会、抓民生。政府作为主体在公共服务的供给上责无旁贷,但有些地方政府大包大揽,忽视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不能充分满足复杂多样的民生需求。

下列关于目前我国面向民生的公共服务状况,判断正确的有( )。

A.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B.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中央财政投入不断增加,但民生问题仍然突出

C.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生需求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D.我国政府以公共服务为宗旨,不断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