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3分)
(1)材料一中三幅图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过程中有何特点?(2分)
材料二 中学为其本,西学为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以为欧洲各国富强,专在制造之精。兵纪之严,及披其律例,考其文事。而知其讲富者以护商为本,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他如学校建而智者多,议院立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也。
——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材料三 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是哪个阶层的主张?二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
材料四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条约期满为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三、凡革命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国家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亦照旧尊重之,其在革命军兴起以后则否。
——1912年孙中山《宣告各友邦书》
材料五 (一)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权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3)根据材料四、五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态度有何区别?影响孙中山的态度产生区别的主要历史因素是什么?(4分)
(4)材料六所示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邓 * * 理论形成的三个历程,这三个历程中邓 * * 理论的核心内容分别是什么?(3分)
(13分)(1)特点:经历了单纯学习西方技术,然后扩大到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的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发展历程。(2分)
(2)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相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都主张学习西方制度。(2分)不同:材料三主张改良,材料四主张革命;材料三不否定封建制度,材料四主张推翻封建制度。(2分)
(3)区别: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已取得的特权,承认不平等条约;1924年,他则明确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2分)
历史因素:斗争的屡次失败,孙中山接受 * * 国际的建议和中共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带有反帝反封建内容的新三民主义。(2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邓 * * 的南方谈话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再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对市场经济作出精辟的分析。中共十四大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分)